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朋友记事
黄永玉
  黄永玉

  大郎兄要出全集了。很开心,特别开心。

  我称大郎为兄,他似乎老了一点;称他为叔,又似乎小了一点。在上海,我有很多“兄”都是如此,一直到最后一个黄裳兄为止,算是个比我稍许大点的人。都不在了。

  人生在世,我是比较喜欢上海的,在那里受益得多,打了良好的见识基础。也是我认识新世界的开始,得益这些老兄们的启发和开导。

  再过四五年我也一百岁了。这简直像开玩笑!一个人怎么就轻轻率率地一百岁了?

  认识大郎兄是乐平兄的介绍。够不上当他的“老朋友”。到今天屈指一算,七十多年,算是个“小朋友”吧!

  当年看他的诗和诗后头写的短文章,只觉得有趣,不懂得社会历史价值的分量,更谈不上诗作格律严谨的讲究。最近读到一位先生回忆他的文章,其中提起我和吴祖光写诗不懂格律,说要好好批评我们的话。

  我轻视格律是个事实。我只愿做个忠心耿耿的欣赏者,是个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我又不蠢;我忙的事多得很,懒得记那些套套。想不到的是他批评我还连带着吴祖光。在我心里吴祖光是懂得诗规的,居然胆敢说他不懂,看样子是真不懂了。我从来对吴祖光的诗是欣赏的,这么一来套句某个外国名人的话:“愚蠢的人有更愚蠢的人去尊敬他。”我就是那个更愚蠢的人。

  听人说大郎兄以前在上海当过银行员,数钞票比赛得了第一 。

  我问他能不能给我传授一点数钞票的本事!

  他冷着脸回答我:

  “侬有几伙钞票好数?”

  是的,我一个月就那么一小叠,犯不上学。

  批黑画的年月,居然能收到一封大郎兄问候平安的信。我当夜画了张红梅寄给他。

  以后在他的诗集里看到。他把那张画挂在蚊帐子里头欣赏。真是英明到没顶的程度。

  “文革”后我每到上海总有机会去看看他,或一起去找这看那。听他从容谈吐现代人事就是一种特殊的益智教育。

  最后见的一面是在苏州。我已经忘记那次去苏州干什么的?住在旅馆却一直呆在龚之方老兄家,写写画画;突然,大郎兄驾到。随同的还有二位千金,加上二位千金的男朋友。

  二位千金和男朋友好像没有进门见面,大郎夫妇也走得匆忙,只交代说:“夜里厢!夜里厢见!”

  之方兄送走他们之后回来说:

  “两口子分工,一人盯一对,怕他们越轨。各游各的苏州。嗳嗨:有热闹好看哉!”

  “要不要跟哪个饭店打打招呼,先订个座再说,免得临时着急。”我说:“也算是难得今晚上让我做东的见面机会。”

  “讲弗定嘅,唐大郎这一家子的事体,我经历多了!”之方兄说。

  旋开收音机,正播着周云瑞的“霍金定私悼”,之方问怎么也喜欢评弹?有人敲门。门开,大郎一人匆忙进来:

  “见到他们吗?”

  “谁呀?”我不晓得出了什么事。

  “我那两个和刘惠明她们三个!”大郎说。

  “你不是跟他们一起的吗?”我问。之方兄一声不吭坐在窗前凳子上斜眼看着大郎。

  “走着,走着!跑脱哉!”大郎坐下瞪眼生气。龚大嫂倒的杯热茶也不喝。

  “儿女都长大了,犯得上侬老两口子盯啥子梢嘛?永玉还准备请侬一家晚饭咧!”

  大郎没回答,又开门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上龚家,之方兄说:

  “没再来,大概回上海了!”

  之方兄反而跟我去找一个年轻画家上拙政园。

  大郎兄千挑万挑挑了个重头日子出生:

  “九·一八”

  逝世于七月,幸而不是七月七日。

  二○一九年六月十三日于北京

  (本文为《唐大郎文集》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专版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2019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第ZF02版:中缝12-13
小朋友记事
母亲的世纪人生
三角花开(中国画)
诗意生活
含 光
欲罢不能的油焖大虾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小朋友记事 2019-06-24 2 2019年06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