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军界瞭望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6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图解我陆战队“海岛战斗语言”
龚利威 尚文斌
牵引横渡,是陆战队员跨越水平障碍(如河流、沼泽)的重要方法,在拉紧的麻绳上,用躯干和腿部构成的平衡线,与麻绳接触,保持身体的平衡,还要保持缓慢的拉力,对队员的平衡能力、臂力、耐力和勇气都是巨大挑战。图中,这名进行牵引横渡的女兵脸部表情凝重,很显然,她忍受着体力和耐力的煎熬。
陆战队员的攀岩课目是所有攀登课目的基础,这也叫“三点固定攀登”,即利用手的拉力和脚的登力,实现对垂直墙体的攀登。由于这是基础科目,此时的攀登墙上有很多人工的攀登点。攀登点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不同,决定了不同的攀登难度。
这群侦察兵正忙着步枪与手枪的互换射击,明明步枪射速快,打得远,为何要换自卫应急用途的手枪呢?其实,“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互换射击恰恰体现了侦察兵近距离快速射击的需要,其战术背景是如果步枪子弹打完,来不及换弹匣,面对瞬息而至的敌人,就得迅速掏出手枪拦阻射击。此时,较科学的动作要领是持枪人以挂枪姿势把步枪往胸前一放,顺手掏出手枪,拉枪机上膛,实施概略射击。这时候,持枪人不必拘泥于常规精度射击的标准射姿,完全根据自身合适的姿态和角度应急开火。
这种战斗射击场面,本质是侦察兵的小组房屋搜索战术的一部分,目的是确保小组在建筑物内的协同掩护歼敌。图中的战斗射击场面发生在岛屿建筑物里,注意战士们的步枪枪口处都安装空包弹助推器,是保证打空包弹时能自动退壳,连续射击。这几名战士的动作非常专业,保持了对多个方向的警戒,通过窗口时,一人掩护,一人利用窗户下部的死角,隐蔽通过。
绝壁攀登,是海军陆战队员在现实悬崖峭壁地形上进行攀登的课目,一般要一名攀登水平高的队员先进行无防护的先锋攀登,到达顶部后,抛下保护绳,逐个协助战友攀登。图中攀登的陆战队员,正好在一条保护绳保护下携带武器实施绝壁攀登。
狙击手和观察员“双狙小组”协同射击,体现了两人配合分工,他们都穿着丛林伪装服(俗称“吉利服”),在丛林地形能够很好遮蔽人体的轮廓,并和自然融为一体。狙击手射击时,观察员要提供观察、警戒、通信甚至补枪帮助,他们在战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 龚利威 / 文 ◆ 尚文斌 / 摄影

  热浪之下,如果有座郁郁葱葱、海风习习的小岛供人休闲,无疑非常惬意。就在日前,被普通人视作世外桃源的某孤岛上,却出现中国“三栖精兵”的身影。来自海军陆战队某旅的侦察营展开“魔鬼化”的专业强化训练,从陌生丘陵到悬崖峭壁,从灌木丛林到废弃建筑,战士们用娴熟泼辣的战术行动诠释了什么叫“打赢”!本报获得独家照片,用细致的文字描述,为您呈现这些“动作语言”背后的“胜利哲学”。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专版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2019法国女足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上海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康健园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2-23
   第ZF02版:中缝12-13
图解我陆战队“海岛战斗语言”
“海鹰!前进三!”
新民晚报军界瞭望A21图解我陆战队“海岛战斗语言” 2019-06-24 2 2019年06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