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近视发生低龄化、高度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可以看到学龄前儿童首诊即有400度、500度甚至更高度数的近视。”周行涛介绍,2018年8月底发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提出,“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绝非易事。上海地区小学生近视率已达45%,初中生达60%-70%,高中生则高达85%!周行涛表示,近视防控任务并非阶段性,必须注重儿童青少年整个发育期的长期有效的管理,而这种管理模式需要医院、学校及家庭共同参与协作。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利用医疗带头模式,和浦江院区所在的闵行区政府共同探索合作,与区教育、卫生系统等部门密切结合的近视防控“闵行模式”正在紧密进行中,既培养孩子有意识地成为自身眼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又开展眼健康科普宣教,督促卫生保健老师对学生视力、屈光度的及时检测与跟踪,同时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做好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的近视防控和诊治工作。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视光学组从2002年开始建立国内最早的儿童与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和动态数据库,目前已有覆盖华东地区50余万人的动态数据库,在国内产生示范作用。上月,医院还启动了“挂号可选择建立屈光档案”。周行涛告诉记者,通过网络预约挂号,同时勾选建屈光档案,在检查时就可记录相关数据,今后视力随访数据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