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汇聚的不仅仅是书,更是海内外文化名人、各界大咖交流思想和见解的平台。跟着行家逛书展,我们会看到智者眼里闪耀的光,如何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因此,本报从今天起开设“跟着行家逛书展”系列报道,聚焦朵云书院的设计者俞挺、诺贝尔奖得主兰迪·谢克曼、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馆长热拉尔·奥德内、日本女作家角田光代,以及上海文艺名家毛时安、金宇澄、汪大文……以他们的视线,交织出知识之路。
今天下午,开在云端的书店——朵云书院上海中心旗舰店正式对外开放。朵云书院之高,52层楼,239米是其物理高度,而遍布在书架上15000余种图书,则代表了人类精神生活的高度。作为2019年上海书展的主要分会场之一,2019上海国际文学周“家园”主题展今天同时开幕,一大批国内知名出版机构的新书首发活动也将在这里举行,档期已经排到了9月。
窗外景色 壮观
不用买票,从上海中心大厦西门进入,在办公楼区域坐上直达电梯,不到一分钟即可到52层。出了电梯,映入眼帘的便是朵云书院四个字。
朵云书院旗舰店面积2200平方米,整体设计由建筑师俞挺主持完成。在设计师眼里,阅读本身是纯粹的,朵云书院与中国第一高楼的结合,则应略带神秘,再结合窗外的城市风光,俞挺便以“山水·秘境”为理念打造了这间高空书店。
此前,俞挺已经设计了思南书局、钟书阁等好几个城市中令人流连的阅读空间。第一次到上海中心观察地形,俞挺坐电梯上到52楼时,整个楼层是封闭的,没有光亮,他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有光”;面对黄浦江时他想,要有山。但室内又如何造山?只能用层层叠叠的拱门制造出山的感觉,穿过拱门能看到云,借此塑造一个壮观的景象。
“在室内,你没办法去创造真正意义上的山,你只能创造山给你带来的层层叠叠、层峦叠嶂的那种感受。山里面会有什么?有山洞、花园、树林、动物、仙境。我们爬一座山,更像是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试图发现你所不知道的东西。可能是香格里拉,或者是桃花源。所以‘山水’和‘秘境’是我设计的两个主题。”俞挺说。
云中漫步 舒适
壮观的景色看得太久了,又使人想躲起来静下来,于是,俞挺把朵云书院分为黑色书房和白色书房两大块,保持个人的舒适度。
进入朵云书院旗舰店,首先遇见的便是清新自然的白色书房——“山水”,用无数个连续的落地书架构成一个个连绵的书洞。书架本身的材质是透明的,一眼望去,确实有种漫步在云端的错觉。山水区陈列的都是中外文学类图书,书院最具特色的豆瓣高分书房专区、“有态度的书架”都在此。首次在线下亮相的豆瓣专区,80平方米的空间里集中展示豆瓣高分图书、豆瓣文创及豆瓣网友的“最热”书评信息,未来还将设置互动电子屏,读者可通过互动获得豆瓣推荐或生成一份个人专属的豆瓣书影音档案。“有态度的书架”,云集了20位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比如作家孙甘露、建筑师顾忆、跨媒体艺术家朱敬一……每人推荐10种图书,这便是一份书单。
探索秘境 惊喜
从山水区穿过“海上文薮”展厅,就能抵达黑色书房秘境区。秘境区集中陈列了艺术人文、科技教育等领域的精品图书,伦敦书评书店专区也在此。与山水区的书洞不同,秘境区一个个圆形的空间,图书、文创产品散落其中。其中,金融、法律类图书各有一个定制专区,还有一间中式书房风格的“云间雅舍”,摆放着世纪出版集团各出版社精品图书。
“秘境”之中大多是开放舒适的沙发座,一点也不失惬意温馨感,是爱书人静心品读的绝佳之地。黑书房的尽头有一个像人造棉花糖般的粉色甜品屋,白书房的尽头有一个蓝色的咖啡屋,像是藏在神秘空间尽头的惊喜。
人文地标 高度
朵云书院的空间都以书架作为分隔,因为消防的关系,书架只能用金属制作,因而整体书架的重量达到260吨,“用书架形成空间,制造景观,凝聚精神,这是意味着上海高度的人文场所。”俞挺说,由于物质条件的丰裕,思想才更需要凸显其温暖人心的价值。上海越来越多实体书店,转身变成“好玩”的文创天地、善于跨界的人文美学空间,“小而美”“高而全”“微而精”的书店为这座城市打造了丰富立体的阅读空间。
读书有很多种状态,在阳光特别好的时光里,坐在白云飘在窗前、脚边是百舸争流黄浦江的朵云书院读书,刹那间会有怎样的感觉涌上心头?
据悉,上海中心最高层126层上海慧眼,还将推出为中外名家名作签名本度身定制的“天际书架”。
本报记者 徐翌晟
建筑师俞挺
看书习惯:从科学到哲学,什么类型的书都看
荐书: 《时间的秩序》《餐桌上的语言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