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月,书香悦动上海,带动一座城一整年的读书氛围。今年已进入“16岁花季”的上海书展,成了市民们最期待的夏日之约。
从今天起,新民晚报全媒体推出“我们读书”系列报道,用视频讲述五位市民与书、与阅读、与上海书展结缘的故事。
这个夏天,和他们一起,与飘溢书香的上海,不见不散。
作为一个在出版社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老员工,李冬亲历了上海书展从开始的逐步摸索到现在的驾轻就熟。从2004年第一届书展起,他拍下万余张书展照片,记录下在走进“16岁花季”的上海书展中上演的故事。
在李冬的镜头里,第一届上海书展上,他所在的上海教育出版社展位仅在西一馆一楼梯下,简易的书架、玻璃柜台内展出着少量的精品图书。那时候看书展的人不算多,偶有读者到访最多不过是询问一下,略略浏览一番后就转身离开。
书展一年又一年,李冬发现越来越多读者会停下脚步,在展位前认真阅读。为此,他们在展位上添置了座位,也尽可能地将展位布置得舒适而有趣,给这些读者留下驻足、停留、欣赏的空间。而那些专注阅读的读者自然也成了李冬镜头里的常客,李冬说,他们专注的眼神是会放光的。
每年书展,李冬都从开幕一直干到闭幕,自从有了夜场,早九晚九是常态。久而久之他跟很多读者混了个脸熟,一些常来书展的读者和他成了熟人,甚至是朋友。
说起一位小读者,李冬笑意盈盈。这位小读者2011年初来时刚上小学一年级,个子小小的,机灵聪明,懂礼貌,参加活动劲头十足,经常在展位能呆上一整天。几年下来他们成了忘年交。翻看着两人的合照,李冬眼神中满是期待。
算上今年,再经历三届书展,李冬也该退休了,到那时他将从书展的工作人员成为纯粹的读者:“上海书展,你陪我慢慢变老,我陪你慢慢变好。” 记者 李若楠 萧君玮
见习记者 黄于悦 视频/首席记者 陈炅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