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达这地方值得住些日子。海明威在他的小说《逝世在午后》中有一段话: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者跟人私奔的话,龙达是最合适的地方,城中目之所及处处都是浪漫的风景……
到达西班牙龙达已是下午一点了,浮光掠影。这里是伟大的斗牛艺术发源地,只是,没有斗牛的龙达斗牛场,寂静一片。里面有博物馆,外面有雕像,导游说,或者,可以去对面三楼的咖啡馆去喝杯咖啡,居高临下地看一下全场,想象一下斗牛给人带来的勇敢与残酷。只是,怎么着都是隔靴搔痒。
海明威雕像在那儿也没引起多少人在意,人们只记得他说的那句话了,至于他的小说,如今又有多少人愿意去细细读?至于海明威当年喝咖啡的地方,也没来得及去坐坐,倒是路遇弄堂里一家米其林餐厅门口,有不少人在那里等座。
著名的厄尔塔霍峡谷将龙达一分为二,龙达新桥又把新城老城连成一体。还以为有多新?新桥距今已268年了,1751年建成,6年后居然桥塌,50人丧命。之后再建,又花42年时间才建成。谁知桥梁建筑师马丁去给桥梁侧面雕刻日期时,竟然失足跌入山谷而亡。桥很巍峨,90多米高度,掉下去,无声无息。所以海明威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又写过,处死战俘的方法就是把人摔下厄尔塔霍峡谷。西班牙内战期间,桥中间的房子里还真关过俘虏。是不是真往下扔过俘虏?未可知。
估计很多站那里拍照的人未必知道这里曾经的惊悚,桥边弹西班牙吉他的男人就算浑身散发着哀伤味道,也无法冲淡游人的兴高釆烈了。
越过长长的新桥就是龙达老城,来不及到那个建在悬崖上的白色小镇去喝杯咖啡,旅行社就给这么点时间。左拐,斜着往下的一条弹硌路直接通往老桥,规模果然小很多,但看着比新桥更沧桑也更温和些,毕竟又年长了200多岁。
走过,回头,远远望去,恰巧又与它身后的阿拉伯桥形成双桥,真是令人惊喜的美。
桥边三三两两坐着年轻的老外。问他们,要回到新桥怎么走?金发女孩雪白的脸上长满青春痘,她仔仔细细一左一右指了两条路。坐着的男孩反而轻笑着有些害羞,箍牙的钢丝在阳光下闪亮着。
谢过。往上走,斜斜穿过一条巷子,再往回看,新桥、旧桥都已在身后了。
快速赶路,是旅游的节奏。
如今的人们更是想爱就爱了,哪里用得着私奔那么窝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