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8月1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年编书不寻常
袁啸波
  袁啸波

  《续修四库全书》(以下简称“《续修》”)是继清代乾隆修《四库全书》以后最大的一项古籍纂修出版工程,囊括了乾隆中期至1911年间出现的重要古籍以及《四库全书》失收的前代善本,共计5200余种。从2004年《续修》立项,至2012年1800册全部出齐,历时整整八年。如此浩大的古籍出版工程,全部由一家地方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自筹资金来完成。我当时在影印编辑室工作,有幸参加了借书与编辑工作,往事历历在目。

  《续修》的书目由著名学者顾廷龙、傅璇琮为主编的编委会确定。随后第一项工作就是借书来作为影印的底本。《续修》收书多,借书任务十分繁重。这项工作主要由我社原资料科主任水赉佑老师主持,先后有三位年轻人协助他,我是其中之一。我和水老师一起借书有半年多时间,经常出差。每到一地,拎着包裹直奔图书馆,进了古籍阅览室,马上填借书单,书调来后,先核对版本,然后边清点边记录每卷页数、缺损情况等。翻完一套书后,再翻另一套书,直到工作人员要下班催促我们,我们才出去找旅馆。记得去北京借书,为了省钱,水老师带我住在一个很深的老胡同里,早上就在小店里买个韭菜合子,边啃边赶往图书馆。看书到中午,跑出来,在大街上吃碗朝鲜冷面,马上回到图书馆。正因为这样抓紧时间,借书工作才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借好的底本先要复印。那时做影印书还要靠手工剪贴。先让印刷厂印好带有板框的底板纸,编辑再请人剪贴:先把复印件上的古书页面裁下来,贴在底板纸的板框内,再在书口贴上书名、卷数和页码。参与《续修》编辑工作的有10余人,因剪贴工作量大,每位编辑都找了四五人帮忙,剪贴报酬很低,只有3分钱一贴。有时不小心贴错了还要返工。我们戏称用美工刀裁切复印件为“划鳝丝”。粘贴要用浆糊,买来的浆糊要重新加水调得不厚也不薄,大家各有诀窍。有位同事发明了一个妙法:将调好的浆糊倒在一个平底小盘里,覆一块白纱布,将一枚枚裁切好的细长条书名、卷数、页码等铺放在纱布上,让它们自然吸上浆糊,贴时只需用镊子夹起来,往底板纸的固定位置上一放,轻轻一按即可,省时省力,真是绝了!因为是单面贴,贴好的一本书有将近一尺高,1800册贴稿可以堆成一座小山了。贴稿审阅完毕,编辑和编务组的同志还要对其进行“化妆”,即用白色颜料涂去古书版面上的污迹,文字模糊的地方作适当描润,然后送厂拍照、制版和印刷。

  作为影印编辑,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古籍版本知识。有一次我发现从外地借来的一种乾隆刻本的书有残缺,于是到上海图书馆去补页,结果发现上图有完整的雍正刻本,两相比对,雍正刻本更好,于是建议更换雍正刻本做影印底本,得到了编委会专家的首肯。编委会专家十分重视每种古书版本著录的准确性。编辑在审稿时将有版本信息的辑封复印一份,集中起来寄给北京图书馆的古籍版本老专家崔建英先生审核。

  《续修》出版后,以其高度学术性和珍贵文献价值广受学界好评,曾荣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几乎每个有文科的院校都会购买《续修》,利用频率极高,大大方便了传统文化研究者。这也是我编辑生涯中引以为傲的。

  十日谈

  古籍新韵

  责编:郭 影

  明日请看《慢工细活编大典》。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新视界
   第A05版:新视界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人物/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聚焦/文体汇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3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
   第A1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15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16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7版:文艺评论/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A2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新民海外
   第A22版:多彩中国/新民海外
   第A23版:新民海外/比利时
   第A24版:匈牙利/新民海外
读书的易和难
溧阳路,记忆是一封信
小王子(插图)
《辞海》忆语
八年编书不寻常
学然后知不足
新民晚报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A14八年编书不寻常 2019-08-18 2 2019年08月1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