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卢门撒尔是谁?他是1977年至1979年的美国第64任财政部长。1926年1月3日出生在德国,1939年在他13岁时,为了躲避德国纳粹的迫害,逃难到上海,一家四口住在舟山路59号2楼11室,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在上海蜗居的岁月里,布卢门撒尔学会了把一分钱掰成两爿花的本事。1947年,他离开上海去美国念书,拿到了普林斯顿大学经济专业的博士学位。1961年至1963年,布卢门撒尔担任了美国副国务卿。1969年,他迫不及待地以美国篮球队领队的身份来上海寻根,摸黑走进当年住的老房子,幽暗潮湿的走廊里闪回的是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小屋窗台边半温的灶台还是当年布卢门撒尔家的旧物,舟山路小院门口两级布满青苔的台阶依旧。布卢门撒尔说自己也是弄堂里温文尔雅的上海人,从1969年起,他带着父母、子女和美国朋友回过6次舟山路的家。
舟山路长1043米,南北走向,南起霍山路,北至岳州路。该路筑于20世纪20年代。与其相交的霍山路,长2263米,东西走向,西起海门路,东至兰州路。霍山路辟筑于1895年,曾名“汇山路”,1943年改今名。1937年至1941年,为了逃脱纳粹的恐怖统治,大批犹太人先后来到上海,上海成了唯一一个愿意接收犹太人入境的城市,是犹太人在全世界的最后一个庇护所。而舟山路与霍山路的交汇区域便是后来被称作“上海方舟”的犹太人聚居地。数据显示,从1937年到1941年,上海先后接纳了犹太难民近3万人。
犹太人在聚居地建造了一些颇具英国安妮女王时期建筑风格的房屋,券式外廊,圆拱门窗,红砖尖顶,砖砌装饰。布卢门撒尔的家就是其中的代表。因此聚居地也被称作“小维也纳”。这些人中多律师、医生、艺术家、工程师、面包师、屠宰师、缝纫工、点心师等专业人士,他们开始重操旧业,在舟山路、霍山路上开出一爿爿欧式的杂货店、药房、面包房、水电铺、理发店、缝纫店、鞋帽店、眼镜店、餐厅等等。比如,当时开在舟山路霍山路路口的“维也纳鞋店”紧跟欧洲时尚,制作出了上海最时髦的女式皮鞋;舟山路长阳路交界处的“白马咖啡馆”,霍山路23号的“小维也纳咖啡馆”,还有维也纳约翰·斯特劳斯剧院的男高音科瓦茨在霍山路57号百老汇大戏院屋顶花园内开设的“香肠男高音饭店”,这些都是当时最具欧洲风情的聚会场所。如今走进这个区域,你依然可以看到许多犹太人当年的生活痕迹。这座曾经庇护过他们的城市,用建筑记录下了那个时代历史的温存。
霍山路118号是霍山公园,建于1917年,是当年犹太人的主要游憩之所。如今园中有一座题为“二战期间犹太难民居住区”的黑色大理石纪念碑。此外,霍山公园内还保留着当年的犹太难民收容所。坐落在舟山路长阳路路口的摩西会堂如今是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纪念馆中有一面墙,墙上镌刻有13732位原上海犹太难民的姓名,布卢门撒尔也在其中。这份名单是由1939年在上海出生的犹太难民索妮娅女士提供的。索妮娅回忆她的爸爸会说中国话和上海话,常常骑着自行车载着她在舟山路霍山路一带玩。爸爸妈妈曾对索妮娅说,万一有什么事,你可以随时回上海,因为你有上海的出生证。真要感谢索妮娅女士,她用13732个名字,为上海留下了这段历史的脉脉温情。也因为一个情字,当布卢门撒尔第一次见到自己昔日在舟山路上的那幢老房子还能如此完整地保留下来,激动得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