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也是近年来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在我国,淋巴瘤发病率约为6.68/10万人,每年约有10万名新发淋巴瘤患者。淋巴瘤已成为我国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议题。在世界淋巴瘤日公众宣教活动现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朱雄增教授指出,淋巴瘤不是一种肿瘤,其包含了100多种亚型,每一种“脾性”都不一样,病理特点、临床特点迥异,治疗方案和策略亦不相同,因此精准的病理诊断分型而治是对抗淋巴瘤的制胜法宝。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李小秋介绍,按照肿瘤细胞病理特征,淋巴瘤主要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最常见的一大组类型,约占所有淋巴瘤的91%。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占比最高,接近5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师王黎指出,以精准的病理诊断和分子诊断为向导,推动了淋巴瘤靶向及免疫治疗的飞跃。其中,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能够达到90%以上;而针对国内常见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分子靶向药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是国内外权威临床指南一致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研究显示临床治愈率最高可达70%。这些是淋巴瘤治疗领域的巨大进步,使得患者拥有与健康人一样的生活质量成为可能。 乔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