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只需登录艺术节官网点开票务页,就可以看到几乎所有剧场(东方艺术中心、上交音乐厅、上剧场除外)有关艺术节演出日程和排期,观众不但能“一键购票”还能自行选座。
在精彩演出全年无休的上海,“观剧,是种生活态度”早已深入人心,走进剧场也成为老百姓的生活日常。然而,相比电影票购票App的全覆盖,演出票的购买则迂回复杂得多。上海大大小小几十个剧场,都有各自独立的票务体系,互相之间并不兼容。虽然也有大麦网或是摩天轮等网络平台代理票务,但也不能涵盖所有。常有剧迷吐槽:“莫要说买票了,有时候想要给外地来的亲戚朋友挑场演出看看,也需要在网上搜索良久。”
遇到艺术节这样的演出盛宴,操作流程就更为复杂了。一台剧目若演三场就有近3000张票,通常由艺术节、剧院方和几大票务代理共同售卖,彼此之间难以共享票房,就会导致此处已售罄,他处却有过剩余票,在一处扑空的观众不得不辗转第二处甚至第三处去购票,费时费力不说,有时候碰到热门演出“稍慢一拍”或许白跑多次。
正是考虑到这种“原始购票”模式的弊端,在半年前“操办”第12届中国艺术节时,上海就尝试将剧院票务平台短暂打通,构建了统一的官方票务系统。
有了半年前的试水经验,在面对演出剧目更丰富、票务体量更大、涉及剧场更多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时,主办方在各大剧院的支持下,进一步深化官方票务销售的统一性。如今,观众只需登录官网就能一览所有艺术节演出可供选择的余票,不论演出在哪个时间、哪个剧场。此外,艺术节推出的专用取票机,也实现了异地取票的可能,网络购票的观众无需再为不同演出跑到不同剧院去取票,真正做到“一机在手,人无我有”,省时省力超便捷。 本报记者 朱渊
(相关报道见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