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行业引入纯电动车的步子加快了。去年10月,申城首批50辆电动出租车上路,最近,强生、大众、锦江和海博四大出租车企业又更新配置了一部分新能源出租车,总量达1800多辆。不过,开上新车的的哥却有了新的烦恼:充电难。汽车肚子“吃不饱”,怎么跑得动?解决充电难,迫在眉睫。
据媒体报道,这种荣威Ei5新能源出租车,设计续航里程为400公里。按照出租车一天的运营里程来算,至少需要充电两次。出租车司机们白天还能找到充电的地方,但晚上充电却成难题:一些公共充电设施不能用;自家小区装一个充电桩难于登天;商务楼宇、园区、商场充电站价格太高,有个的哥尝试在商场内停车充电,充电一夜竟花了70元电费,外加40元停车费!
出租车不“喝油”改充电,无疑是件大好事,这种更为绿色的出行方式,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提高,也符合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现代人的环保观念,同时,对于新能源车进一步普及,也有不小的推动作用。此外,充电电费理论上比油费低廉,如果随处能充电,也可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出租车司机的收入。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在马路上跑的纯电动出租车将越来越多。
不过,要把纯电动出租车这件好事办好,必须尽快解决充电难,以解司机的后顾之忧。时下,几家出租车公司也在想办法,比如大众和强生在总公司和分公司的停车场增设充电桩,不过覆盖范围还是有限。此事还是一个事关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既要有前瞻性的规划、扶持政策,更要有绣花般的精细化管理。
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进新能源车的生产和使用,公共充电站点和设施已增加了不少。那么,既然建成了公共充电设施,就不能让它成为摆设。同时,商务楼宇、园区、商场价格过高的充电站,也应考虑调整,盘活各种资源,使其得以充分利用。另外,在小区安装充电桩是个老大难,这也是出给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道考题,新能源车是大势所趋,能否通过创新思维进行解决?
希望多管齐下,多策并举,让的哥的姐把纯电动车开得安心,开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