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教育/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快节奏时代美国大学课堂尝试“放慢思考”
~~~快节奏时代美国大学课堂尝试“放慢思考”
~~~快节奏时代美国大学课堂尝试“放慢思考”
~~~快节奏时代美国大学课堂尝试“放慢思考”
     
2016年05月12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课如何高效?闭上眼睛静思
快节奏时代美国大学课堂尝试“放慢思考”
王鑫方
■ 弗兰茨尔提倡通过静思让学生收心
■ 学生们在课堂上静思 图 GJ
  当今世界节奏越来越快,诱惑层出不穷,高校学子如何能排除杂念、专心治学?

  部分美国教授尝试在课堂上放慢进度,停留片刻,让学生们或闭上眼睛、大脑放空,或盯着某件作品个把钟头,甚至读上一段经文……结果,一向高速运转的大脑静下来后,反而激发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能量。

  这是关照内心的力量,教育学界如是说。

  静观图像一分半钟

  阴雨绵绵的二月午后,美国名校布林莫尔学院一节物理化学课上,米歇尔·弗兰茨尔正费劲地向学生讲解玻尔对应原理。

  台上,她匆匆写着关于波函数的方程式;台下,没有人交头接耳,但一股焦躁的情绪暗流涌动:有人用手把玩着马尾辫,有人轻敲键盘,还有人时不时瞄一眼手机。

  玻尔对应原理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内容似乎很简单:当物体由微观变为肉眼可见时,量子力学得出的计算结果应与经典力学一致。可这个原理论证起来并不容易。弗兰茨尔让学生分组用笔记本电脑计算量子力学概率并绘制曲线图,然后提出的要求出人意料:“接下来一分半内,大家除了看这个图,其他什么也别干。”

  学生们一时愣住了。大概一分钟后,老师从投影仪上撤掉图像,让大家用30秒时间将自认为重要的发现画出来。接下来,她换了一张图,这次是根据经典力学原理计算结果得到的曲线图,轨迹类似于前者。“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什么之前没发现的不同点吗?”老师问道。

  一名学生脱口而出:“好像有两道曲线。”她举起手,模拟两架平行飞行的飞机,相向而行,飞越对方。

  “你靠自己发现了玻尔对应原理,”弗兰茨尔扶了扶眼镜,“你的专注得到了回报。现在,你开始像科学家那样思考了。”

  这门课上,学生们第一次频频点头赞同。

  对于这次教学效果,弗兰茨尔并不意外。众所周知,课堂上设备越多,学生们越容易分心,但这些设备对于弗兰茨尔必不可少——母语不是英语的学生需要靠手机翻译,而所有学生需要借助电脑做数学题。那么,如何让学生收心、由烦躁被动转为主动思考呢?在她看来,答案是“静观”,即长时间注视——让学生放下手中同时进行的多件事情,将注意力集中在一张图表、一段文字或一幅画上。

  不要盲目接收信息

  静观为什么会有奇效?回答这个问题前,也许要先回答:当代大学生最缺什么?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如今的大学生总是淹没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稍微受点刺激都能极度亢奋,但同时又常会心生郁闷,他们要想成功,最需要做的不是别的,恰恰是我们起初最不希望他们做的事情——放慢进度,不要一下子吸收太多信息,静下心,仅此而已。

  弗吉尼亚大学近年主导的11项针对高校学生的研究均发现,多数参与者宁可接受电击刺激,也不愿静静坐下来思考6至15分钟。虽然研究表明只有沉静下来的大脑而非活跃大脑才能筛选、保存最近接收到的信息并深化认知联系,但不少家长还是鼓励孩子尽可能一心多用,学会在纷繁的信息间不断跳转。

  以上种种,无一不暗示,静观认知法代表的一切与当下数字时代青年的生活方式和感观认知是多么格格不入。在当下文化思潮影响下,多数人即使不对静心的做法嗤之以鼻,至少也会怀疑静心的价值。

  但在美国高校,不管是社区大学还是顶尖名校,越来越多的教授们开始重新强调静心思考的意义。

  哈佛大学校长德鲁·福斯特2014年在一次面向高中生的演讲中以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为例,说乔布斯提出人要“不同凡‘想’”,她则倡导“放慢思考”。福斯特说,面对海量信息,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盲目接收,而是“先以怀疑的态度评估一条信息、再决定是否接收,这种能力不仅在工作中至关重要,在生活中也必不可少”。

  “正念教育”释放压力

  弗兰茨尔采用的“静观”之法属于时下兴起的正念教育形式。所谓“正念教育”,类似于冥想禅修,强调集中注意力,通过调整呼吸、冥想、静观、诵经等形式,让学生放松身心,使他们对内心想法、感观、情感和周围环境更加敏锐,进而捕捉到平时极易错过的灵感或强化认知。

  蒙哥马利学院心理学副教授乔安妮·巴格肖认为,正念教育之所以起作用,部分原因在于学生们因此学会较好地处理压力,而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更容易长期积累大量压力。如何释放过量压力?这直接影响到个人身心发展。

  神经学家丹尼尔·列维京研究指出,如今不少人习惯一心多用,这种多任务操作无形中带给人压力,刺激人体分泌过多应激激素皮质醇和肾上腺素,从而伤及大脑表现。

  巴格肖举例说,不少社区大学学生本就面临较大压力,他们除了完成学业,还要照顾孩子、打工兼职或帮忙养家糊口,如此一来,“给他们留出喘息之机,让他们能够放松、学会深呼吸、把心收到课堂上,就变得相当重要。他们越能把心收回来,就越容易学到东西”。   王鑫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互动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B04版:教育/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08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12版:美食专列·广告/好吃周刊
上课如何高效?闭上眼睛静思
文科理科都管用
甩掉负面包袱
广告
新民晚报教育/新民环球B04上课如何高效?闭上眼睛静思 2016-05-12 2 2016年05月12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