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中风”。现实中很多人不知道中风症状是什么,有些患者发生中风后,家属只认为是普通的身体不适,往往建议患者卧床休息,想观察一下,如果没有好转再送医院,结果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机,轻者造成终身残疾,重者就有可能失去宝贵的生命。
在2016中国卒中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介绍:“要想快速识别中风症状,只需记住这句话:言语含糊嘴角歪,手脚不抬奔医院。也就是说一旦发现患者嘴歪眼斜,口齿不清、抬不起一侧肢体,就要立刻拨打120急救电话,抓紧送往有溶栓资质的医院就诊。”
“对于最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患者来说,应在发病3小时内到医院进行治疗。”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程忻强调。血块堵塞脑血管造成脑部缺血是主要的发病原因,脑部缺血区域每分钟将有190万个神经元死亡,若不及时恢复血流,神经细胞在几个小时内便会走向死亡,对大脑造成不可逆损害。超出了规定的溶栓时间,每延迟1分钟,患者将损失1.8天无残疾的生命。所以,时间就是大脑,救治时间的长短成为影响患者生死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对发病后3小时内且符合溶栓条件的患者,尽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程忻介绍:“溶栓治疗,可以溶解血栓,使得闭塞的动脉再通,从而降低致死和致残率,患者越早进行溶栓,获益越大。研究显示,近50%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功能可以完全或部分恢复。”
然而现实状况并不尽如人意,我国有超过98%的患者未接受及时的溶栓治疗,从入院到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国际标准为60分钟内,而我国该时间是发达国家的近2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和家属对中风的症状不清楚,因此没有将患者及时送往医院,此外及时溶栓的比例偏低还受到院前急救和医院内救治流程不规范的影响。
为了缩短医院内救治时间,中国卒中学会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中风急救质量评估和评比活动,在本次会议上,对评比中达到质量控制标准的前20家医院颁发了“卒中先锋奖”,上海的第九人民医院、华山医院、嘉定区中心医院位列其中。这些获奖医院拥有溶栓急救绿色通道、多学科诊疗团队,救治流程也更加规范。
王拥军教授强调:“中风的及时救治,需要家属、120急救车以及医院三方的紧密配合,缺一不可。患者家属不仅要了解中风的症状,了解家附近有哪些医院设有卒中患者绿色通道,还要知晓溶栓治疗的益处以及可能带来的风险,以便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