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年61岁的于大爷是一名登山运动爱好者,他认为登山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一览美妙的自然风光。加之现在正值三伏,迷信“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于大爷更是认为夏季旅游时加登山锻炼,以期一举“三”得。然而在前不久的一次出游爬山活动后,于大爷感到小腿酸软疼痛,膝盖部更出现红肿,时间一长渐渐发展至无法走动。奚主任接诊后,通过魏氏伤科手法治疗再辅以魏氏伤科特有的痹通洗方等一系列药物的治疗,不出两个月,于大爷便重获健康,健步如飞了。
对此,奚小冰表示,每个人只有一对膝关节,而膝关节的损伤几乎是不可逆的。加之,至今人们还没有找到促使膝关节软骨再生的方法,因此每个人都务必要保护好自己的膝关节。为防止膝关节受损,老年人最好尽量避免登山锻炼。他解释,登山对膝关节的损伤很大,特别是从台阶登山道上、下山时,腿部膝关节的负重几乎是正常行走的几倍。由于老年人体内各个器官功能都在衰退,登山对膝关节的损伤就更大了。此外,一些平时活动较少的市民,如突然去旅游爬山,同样会使关节难以承受重负,容易出现关节损伤现象。对于身体硬朗、坚持登山锻炼的老人,奚小冰建议,一定要先进行一些强度不大的运动,以便有个适应过程。登山中,求胜心不要太强,一旦觉得身体不舒服,应马上停止运动。登山后几天,若膝关节出现持续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的情况,就可能存在膝关节损伤,应立即到医院诊治,以免留下后遗症。
此外,奚主任表示,老年人其实并不适合“夏练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对人体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如此时还进行体力活动,出汗量就会大增,而较高的空气湿度和较小的风速,又使汗液无法快速蒸发,人体散热困难,体温调节就受到限制,热量积蓄在体内,就有可能引发全身发热、头晕、口渴、恶心等中暑症状。老年人脏器功能减退,体内的水分比年轻人少,抗热能力也远远差于年轻人,因此老年人在高温天气下发生中暑的机率也明显高于年轻人。
其次,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患者的比例较高,在炎热天气下锻炼后,体内的组织液和血液就会明显减少,血液浓度就会进一步增高,容易诱发血栓、脑血栓、心肌梗死等重症。所以,奚小冰建议,当最高气温在30~33℃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最好选择早晨锻炼,半小时内为宜。而当三伏来临时,最高气温一般在35℃以上,老年人则要停止户外活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随身携带如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以备急用;心脑血管病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服用抗血液凝固的药物。 高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