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1月0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朋友圈”与晒场
毛士云
  毛士云

  如今,你说你没有微信,人家是不会相信的。如果你真的没有微信,别人恐怕也不会说什么,但你起码会觉得自己有点唐·吉诃德的味道,就好比你说自己没有一张银行卡。是的,那么多家银行,你总得办一张银行卡吧!是的,你有手机,怎么可能没有微信呢?

  微信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叫做“朋友圈”。 “朋友圈”里如果只有一个好友,恐怕不能叫“朋友圈”, “三人者众”,至少加了几个好友,才能称之为“朋友圈”。我相信,一个人的微信“朋友圈”,绝对不会始终只有几个人(否则跟一张银行卡里始终只有几元钱一样),几十个、几百个很正常,有的人神通广大,“朋友圈”成千上万也未可知。

  小时候,我到农村去,看到每家门前都有一个很大的场子,那叫晒场,是晾晒供谷物的场地。

  在那个年代,虽然城里人家也晒点腊肉、腊菜,但没有农家人那么多的谷物。谷物是农家所特有的。有一年秋天,细雨绵绵,到一位远房的亲戚家做客,夫妻二人正在吵嘴,宾主十分尴尬。原来他们家的一百多斤没晒干的谷物,忘在了屋角,由于秋雨不断,发霉了。夫妻二人,你怪我,我怪你……

  从那时起,我方知,晒场之于农家是何等重要;长大以后,我更知道,晒场是谷物入库前的一道最重要的程序,不仅是农家人晾晒谷物的场所,更是农家人之间看待收成、总结经验、交流选种和期待好年景的地方。

  我觉得,如今的微信“朋友圈”,跟农户家的晒场是一样的,只不过农户家晒的是劳动的收获、沉甸甸的谷物,而微信“朋友圈”是在电子平台上晒各种各样的段子、美文、图片、音乐视频等,有人称之为“心灵鸡汤”。心灵鸡汤,指有知识、智慧和温暖的话语。这心灵鸡汤,既有转发别人的,也有自己亲自写的或制作的,总之是一种精神成果。跟农家晒谷物一样,微信“朋友圈”里晒的心灵鸡汤,本质上是为了信息的传递,相互点赞、品评或交流,取长补短,相互激励,做一个电子时代的现代人。

  关于心灵鸡汤,美国演员杰克·坎菲尔、作家马克·汉森联手合著了《心灵鸡汤》,以精炼的语言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哲理的故事,曾经是世界上最畅销的系列读物之一,然后被翻译到我国。我想,“心灵鸡汤”一词在我国当下的流行,不知道是否与该读物有关,以国人心态浮躁之实情,也确实需要适时地来一碗有味又有营养的温暖的心灵鸡汤。但这碗心灵鸡汤能否让心态真的平和下来,我不知道。

  微信“朋友圈”中的心灵鸡汤,我认为是人们工作生活之余的喊声,这喊声是我们这个时代与社会的一个画面,一条线,一个点。

  不是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科创上海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复/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大讲堂
   第B0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12版:博览/新民环球
文字洁癖
世界概念 中国智造
天涯海角
浮冰:鬼斧神工之作
为“美丽家园”点赞
张掖丹霞(摄影)
“朋友圈”与晒场
新民晚报夜光杯A19“朋友圈”与晒场 2017-01-09 2 2017年01月0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