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郑瑜在作社区普查登记时,发现很多老人连一张像样的照片都拿不出来,有的还需要到集体照上去截图。于是,在金海社区领导的支持下,郑瑜决定用业余时间为金海社区的老年人免费拍照,并组织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摄影爱好志愿者共同参与,起名叫做“拾光”。郑瑜解释说,就是“拾起”老人的笑容,把幸福美好的岁月留住。
有一次外出拍摄时,一位阿婆叫住郑瑜说:“小伙子,能不能帮我家拍个全家福啊。”老人起初只是半开玩笑,他却认真答应,约好日子,上门免费为阿婆一家拍摄。到了那天,阿婆和老伴特地早早召集儿女子孙等候着,换上最好的行头,戴上最宝贝的首饰,摆好姿势。老伴儿挺直腰板,坐得笔挺。当郑瑜把拍好的照片送到她手中时,阿婆拿着照片来回翻看,喜不自胜地说:“这样,我就可以把他们天天‘装’在口袋里,随时拿出来看”。看着老人的笑容,郑瑜的眼眶有些湿润,对老人们来说,拍全家福既是一个全家团聚的理由,也为自己留下一个念想。
这件事让郑瑜深受触动,他意识到对农村老人们而言,拍照是人生中一件充满仪式感的大事。能留下一张漂亮照片,是许多老人多年的心愿。有些老人几十年都没好好拍过照片,甚至有几对老夫妻相依相伴一辈子了,却连一张合照也没有。在已经习惯于随手自拍的年轻人看来,这是难以想象的。“我一定要努力帮助老人们弥补这个遗憾。”郑瑜说。
对于郑瑜的善举,有些老人并不领情,一些敬老院开始也不支持,不相信有人肯贴钱、贴时间做好事。去年除夕,郑瑜想为社区老人拍摄吃年夜饭全家团聚的幸福时刻,没想到拍摄的过程远没有那么简单:他还没拍完第一家,第二家就等不及打电话催了;匆匆忙忙拍完,找第三家地址找了半天,到了的时候年夜饭也吃得差不多了;到了第四家,时间太晚,已有家庭成员等不及走了……放弃与自家人同过除夕夜的郑瑜,心绪变得低落了起来。
对于郑瑜傻子似的执着,妻子王丽萍之前也有些不乐意。他带团队拍照,牺牲了不少陪家人的时间;给老人买水果,请兄弟们吃饭,开销也不少。王丽萍这个当家的免不了有几句埋怨。直到有一次,她陪郑瑜去送冲印好的照片,看到老人接过照片时眼中闪过的光彩与洋溢起来的微笑,明白了丈夫坚持的理由。
随着时间推移,老人们也体会到了郑瑜的真情,开始愿意配合拍照了,有的还会打电话来预约。前些日子,有人把他拍摄的老人照片传到网上,一时间郑瑜红了,他的摄影团队“拾光”也红了,行程一下子被各大媒体约满,走到哪里都有摄影机、照相机在等候。看到自己成为取镜框里的“主角”,郑瑜还真有点不习惯。他乐呵呵地说,这么多人喜欢他们的照片,证明他和团队成员所有的坚持是值得的。
今年,郑瑜与其团队有一个小目标:要为整个奉贤区的百岁老人拍全家福,还要为全区敬老院的孤老们过生日,用镜头记录下更多老人幸福的笑容。
社区联络员 韩梦楠
社区全媒体 平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