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读者之声
     
本版列表新闻
销售称付5万元“团购费”享7万元房款优惠,律师特别提示——~~~
销售称付5万元“团购费”享7万元房款优惠,律师特别提示——~~~
销售称付5万元“团购费”享7万元房款优惠,律师特别提示——~~~
销售称付5万元“团购费”享7万元房款优惠,律师特别提示——~~~
销售称付5万元“团购费”享7万元房款优惠,律师特别提示——~~~
销售称付5万元“团购费”享7万元房款优惠,律师特别提示——~~~
销售称付5万元“团购费”享7万元房款优惠,律师特别提示——~~~
     
2017年04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销售称付5万元“团购费”享7万元房款优惠,律师特别提示——
上海市民异地购房谨防价格陷阱
夏韵 陈浩
  如今,上海房价居高不下,不少购房者将目光转向了周边地区。近日上海市民李先生向本报反映,他在上海周边地区买房,交了一笔5万元“团购费”,销售人员称“付5万元享7万元房款优惠”,即能优惠2万元。但后来李先生查看购房合同,发现这一笔团购费并未出现在合同中,压根没计入总房价中!而收取方是一家第三方中介机构。根据国家发改委《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收取“团购费”涉嫌违规。

  购房加收团购费

  去年8月,上海市民李先生在一家房产中介带领下,来到上海周边的某地购买了一套当地商品房。

  李先生介绍,优惠后商品房单价6623元/平方米,总房款约62万元,销售人员还让他签订一份《团购活动确认书》,确认书中写有“凡参与团购用户者,即可享受购房付5万元享7万元房款优惠”。销售人员称,团购对业主有利,如果不参与团购,总房价将上升7万元,变为69万元。最终,李先生支付了62万元合同房款加5万元团购费,总计67万元,看似优惠了2万元。

  然而,李先生回家仔细查看《商品房买卖合同》,却发现“猫腻”。“5万元团购费根本没有计入总房价!没有写入合同中!”再看团购费的收据,收取方并非开发商,而是上海的一家公司。

  李先生表示,与他同样经历的,还有多位购房者,大家所付团购费3-5万元不等。

  付款超过备案价

  这笔团购费收取得合法吗?记者查询到,2011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其中第13条明确规定,“商品房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销售商品房,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其中还说明,商品房经营者不按照本规定明码标价和公示收费,或者利用标价形式和价格手段进行价格欺诈的,由价格主管部门实施行政处罚。

  国家规定商品房明码标价,即“一房一价”。按规定,楼盘有一个“备案价”,还有一个浮动区间,实际销售价格不得高于备案价的最高限。但李先生表示,在此次买房过程中,不见售楼处张贴价目表,无从得知房源的备案价。“房价是否已超过备案价最高限?团购费是否成了变相提价的幌子?”

  后来李先生通过当地住建局了解到,他所购买的这套房,备案价为7163元/平方米。照此计算,他的总房价约在67万元,说明开发商最高只能卖到67万元。开发商和中介公司搞出了一个虚假价格69万元,而他实际付款67万元,已和备案价一样高,何来享受优惠一说?

  一房一价不可违

  记者看到,李先生提供的收据上,明确写着“团购费”,盖的章是上海百慕投资管理有限公司。4月7日,记者联系该公司一位王先生,问其团购费是否由该公司收取,有没有明码标价?不料,一听到团购费,对方急忙打断记者问话强调:“这个楼盘的开发商、代理公司、分销公司都没有收取过团购费,从来没有!”并表示不想再多回答,随后匆匆挂断电话。

  4月13日,记者再次致电百慕公司一名陆姓副总经理,对方未否认团购费一事,但不愿详说,即挂了电话。

  一位房地产行业资深人士透露,团购费的收取几年前在业内很盛行,尤其是电商房产平台,不过随着国家“一房一价”政策出台,团购费不按规定明码标价,涉嫌存在价格违法行为。据介绍,开发商通常将楼盘委托给一家或多家代理公司、分销公司和电商公司销售。这些公司则以团购费的名目来收取自身开拓客源的服务费。

  签约前仔细查询

  上海光大律师事务所律师祝小东表示,现在国家实行“一房一价”,市民在购房前,可先去房地产交易中心网站查询相关楼盘备案价,对价格做到心中有数,谨防开发商巧立名目乱收费。对于开发商或中介公司没有明确标示价格,或利用虚假价格进行价格欺诈,购房者有权向价格主管部门投诉举报。此外,他特别提示:上海市民在异地购房时,可通过当地住建部门查询备案价。“切莫为贪图价格便宜而急于下手,签订协议时务必看仔细,以免落入涨价陷阱。”

  购房团购费能否讨回?截至记者发稿,李先生等购房者与百慕公司还在进一步交涉中。

  本报记者 夏韵 陈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街拍/新民印象
   第A09版:街拍/新民印象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A22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A24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健康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健康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您的声音我来倾听
上海市民异地购房谨防价格陷阱
窗外垃圾房一塌糊涂
跷二郎腿为“练功”
乱扔豆壳称“施肥”
小区有桥却不通 河东河西各为营
公交司机赶到医院 为醉酒乘客付药费
新民晚报读者之声A10上海市民异地购房谨防价格陷阱 2017-04-16 2 2017年04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