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脱头落掉“鋬”或“攀”
叶世荪
  文/ 叶世荪

  鋬,上海话音近“配”,金代韩道昭作的《五音集韵》注为“普患切”;与普通话的读音pàn有所不同。《现代汉语词典》把它归为方言用词,指器物上用手提拿的部分。

  鋬最早是指青铜器单边侧旁供提握的把手。例如常见的盉、匜、斝、爵、兕觥等,都是“前有流,后有鋬”。一般来说,青铜器双侧都有的把手,叫“耳”;横贯于器物上方,让人提拎的叫“提梁”。此外,鋬大多都是闭合的环形。如果只是伸在侧旁的一根把手,那就叫“柄”。但是,鋬到了上海人嘴里,就不那么严格了。提梁常被称作“拎鋬”,例如:篮鋬、桶鋬、壶鋬等等。鋬在古代还有个异体字“”,《集韵》注曰:“普患切,音攀,器系,与鋬同。”观其字形,确有从提梁象形而来的迹象。

  有句上海熟语叫做“脱头落攀”。意思是有缺损、不规整,引喻丢三落四、办事粗心。“做事体勿要脱头落攀”。意思是办事要有条理,不能顾了这头忘了那头。脱头落攀也可以写作“脱头落鋬”。两者形容的对象一致,只是其间用来借喻的头、攀、鋬各有所指,不尽相同罢了。脱头落攀的头和攀,是指衣物上的纽扣和纽襻。旧时的纽和襻都是另外做好再缝上衣服的。穿衣服少了纽扣、断了纽襻,就是一副落拓不羁的样子。而脱头落鋬的头,是指器物盖子上的突起物,上海话叫“勃罗头”,是方便开启盖子的东西。不论是陶瓷或金属器具,盖子缺损,把手脱落,也是不合礼仪、难言严谨的。两种写法音同义近,用途一致,可谓异曲同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街拍/新民印象
   第A09版:街拍/新民印象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A22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A24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健康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健康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老底仔买碗刻字
想起弄堂里个锣鼓经
周建国沪谚熟语印
脱头落掉“鋬”或“攀”
白相大世界
乱穿红灯,捉牢伊!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A25脱头落掉“鋬”或“攀” 2017-04-16 2 2017年04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