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7:健康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1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予年迈父母“稳稳的幸福”
章苒
■ 拳王泰森最终没能打赢“帕金森”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帕金森病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要想及时发现帕金森病,给予年迈的父母“稳稳的幸福”,家庭成员需要了解一些帕金森病的初期症状。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帕金森专病门诊,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晓平教授指出,帕金森病缓慢进行性加重,常由一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开始,逐渐波及四肢和躯干,呈全身对称性损害症状。运动徐缓、震颤和肌强直三大主要症状孰先孰后,因人而异。

  帕金森病的病程很长,可持续数年或数十年之久。王晓平教授强调,帕金森病初期症状不像抽搐、偏瘫、疼痛那些容易引起患者和家属感知。要注意的症状是运动减少、动作迟缓。有些人患有肩关节疾病,胳膊痛,活动减少、动作比较不灵活,貌似也有运动减少、自身反射障碍,这不是帕金森病,要注意鉴别。

  但如果发生震颤,一般是静止性震颤,恰恰是又一个特征性的帕金森病症状,像“点钞票”“搓肉丸子”或搓元宵那种动作。帕金森病患者出行有一个特点,在平路上走路困难,但是上下楼梯或者有音乐伴奏时,反而走得好,骑车跟正常人差不多。针对上述现象,或许家属觉得和心理因素有关,但其实是真正的运动障碍,一定要重视起来。

  另外,帕金森病“面具脸”(即面部表情活动少、眨眼少、双目凝视等)、起步困难、冲动步态,这些症状还是能分辨出来的。做恶梦、嗅觉减退、便秘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特异性不强,可能在肢体抖动前十年,甚至二十年前就有所表现,可以起到预警作用。总之,患者和亲属应当对这些细微表现有所认识和警惕,如有发生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得了帕金森病,人会缺乏动力,不爱动,也忽视运动。王晓平教授指出,长时间少动以后,身体素质变差,身体姿势和关节变形,最后变得不会动。为了延缓这个过程,日常锻炼是最好的选择,散步、体操、朗读、唱歌、游泳、太极拳等,这些简单易行的活动都有好处,让各部位的肌肉关节都动起来,但要注意安全。对于卧床患者,家人可以帮他做一些被动运动,活动关节,这些都是很有必要的。在帕金森专病门诊,除了给病人制定和评估治疗方案外,还会给予患者合理的运动建议,帮助患者维持自理能力。 章苒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街拍/新民印象
   第A09版:街拍/新民印象
   第A10版:读者之声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A18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A19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A21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A22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A23版:星期天夜光杯/译文
   第A24版:新智/星期天夜光杯
   第A25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A26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A27版:健康园
   第A28版:健康养生/健康园
   第A29版:金色池塘
   第A30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31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3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给予年迈父母“稳稳的幸福”
从细节入手呵护帕友
诊断早期帕金森病尚缺乏特异性手段
双相障碍的“冰火两重天”
“脑循环”助力耳鸣康复
新民晚报健康园A27给予年迈父母“稳稳的幸福” 2017-04-16 2 2017年04月1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