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迟缓、走路不稳、失眠便秘,帕金森病的某些表现和衰老很相似,但因为“明显衰老”才看病往往错过了早期诊治的时机。著名神经内科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蒋雨平教授表示,早期发现帕金森病并及时进行规范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预防并减少远期运动并发症,让患者过上趋于正常人的生活。因此,提高诊断率及规范化诊疗水平,已成为帕金森病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诊断依据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和血糖之于糖尿病、血压之于高血压不同,帕金森病缺乏特异性生物标记物或可量化的临床指标。造成原发性帕金森病黑质及其纹状体通路变性的原因复杂,至今未明。就生化病理机制来说,帕金森病是全脑的疾病,除了多巴胺减少外,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等多种神经递质受累。而且出现临床症状时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至少50%以上,纹状体多巴胺含量减少80%以上。所以当医生和患者为处理早期症状庆幸时,大脑起病已经有不短的时日了。
为了提高帕金森病的规范化诊疗水平,日前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学组联合本市各大医院成立了“上海帕金森病防治联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振国教授介绍,联盟将致力于建立与完善一批具备规范化诊疗水平的示范帕金森专病门诊,加强基层医生培训,定期开展科普及义诊活动等,惠及广大帕友。老年人一旦经常发生颤抖、走路不稳、动作缓慢僵硬、少言寡语,同时持续存在嗅觉减退、便秘或抑郁等,应尽早到帕金森专病门诊就诊咨询。本报记者 潘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