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在小区散步,总能看见三位阿婆,互相搀扶着慢慢地围着红色的环形步道转圈,更多的时候是同坐一张长椅,风儿吹着,斜阳照着,说着她们间的悄悄话,成了小区的一道风景。其中一位看上去稍微年轻些的,特别清爽,皮肤白皙,笑容可掬。我一日相问,年龄几何?答曰也八十多了。另两位更是迈上了九十的高寿台阶。
不觉间,三者中少了一位,那是一个穿戴齐整又爱与人打招呼的老太,即使只在小区里走一圈,也换上出客的服装,像是模特去走T台。忍不住向她的两位同伴打听,回说,她骨折了,家里无人照顾,进了养老院。我和她们一起唏嘘,并再三关照,小心脚下,小心脚下。
再渐渐地,最老的那位也不复再见,她女儿说,送去养老院了,在那里蛮好。以后,就只见到那位清爽阿婆独自转圈,独自看小河里的金鱼嬉戏。有时,也会在小区大门口看见她,说是没事体,看看野眼,我知道,阿婆是寂寞了。
忽然,有一日,竟觉到那最年轻的阿婆好像不出来有段日子啦。到哪去了呢?还是有小恙在屋里静养?
慢慢地,将她也遗忘了。
那年,三八妇女节的前几天,无意间瞥见小区的布告栏里贴着花花绿绿的画:是画展。谁的?凑近看,一位面熟的阿婆头像映入了我的眼帘:啊,是那位最年轻的阿婆!说是年轻,那年也93岁了!时光无痕,却流淌得如此之快,说话间,我不见她难道已经好几年了?
细看对她的介绍,知道她的大名马少屏。虽说也住进了养老院,但身健神清,替她感到安慰。看了陈列的一幅幅画作,先是吃惊,原来平平常常的一位老太太,有如此的才能!后为她兴趣的坚守叫好,她不惶惶终日,至老不将年轻时的爱好丢弃!
画展里,有她自己的原创,也有仿画名人的,仿郑辛遥的,得了夸张幽默的神韵;仿丰子恺的,线条圆润,有朴实之画风。她用普通的圆珠笔、钢笔作画,从老练的线条、构图的美感、鲜明的画意,都可看出如“前言”介绍里所说,她是师从过大师(刘海粟)的。虽然由于战乱辍了学,然底子还在,爱好没丢,画作依然年轻,一如她清爽的身影,暖人的微笑,怡人悦目!当然,她的画作还未达到画家的水平与境界,对于一个九旬多老人的坚守爱好,我已从心底击节赞叹了。
一晃两年多又过去了,长椅还在,风儿依旧,斜阳温暖,但不见的是老人的身影。不知那位清爽的画家婆婆可安好?你还画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