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刚过,小龙虾还没集中上市,抢鲜的饕餮客已经迫不及待。上周末,金山第四届春钓节在枫泾镇开幕,迎来大批小龙虾爱好者。
通常入夏才吃得到的小龙虾,怎么4月就开钓了?开太鱼基地负责人、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何文辉解释,基地模拟恐龙时代环境,采用双棚双膜+种养结合模式,即使在寒冷冬天,棚内温度也保持在10℃以上,且含氧量高,使小龙虾生长克服季节障碍,让市民提早享用。
“小龙虾分春夏两季,如果养殖有方,春季品质更高、口感更佳,因为这个时节饵料丰富,尤其是小龙虾喜爱的水草嫩芽和明前螺蛳。”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副院长陈再忠坦言。
上海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小龙虾养殖面积约1000亩(折算面积),主要分布在金山、嘉定和崇明。上海地产小龙虾采取“虾草共生”“虾稻共作”循环水养殖模式,将植物栽培和动物饲养融为一个生态系统。
“小龙虾喝的水、吃的食都经过专业处理,出肉率可达60%,连头部也可放心食用。”开太鱼工作人员介绍,基地的清水小龙虾去年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全部投喂经过蒸煮的玉米、芝麻、红薯等,降低小龙虾体内病虫危害,人食用后也不易胃寒。
垂钓大棚外,乡间田埂边,专业厨师已经搭起灶头现场烹饪,香气四溢扑鼻而来,煮熟的小龙虾通体发红,肉质白嫩,虾黄鲜美,吸引不少游客大快朵颐。
本报记者 范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