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25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兰州牛肉面”在异邦
李思源
  李思源

  2月27日和3月28日《夜光杯》上,曾泰元和应鸣先生有关“兰州牛肉面”译法的二篇文章引起了我这个“吃货”的很大兴趣,现在想介绍一些“兰州牛肉面”在国外的情况。

  在欧洲,特别在被誉为“世界美食之都”的法国巴黎, “兰州牛肉面”有很不错的口碑。其中兰州段女士开的面馆“Les Pates Viventes”(活着的面条) 较有名,近十年来已经酝酿开第四家分店了。

  当年她只身一人来的时候语言不通,没有依靠,唯一的本事就是做兰州拉面。她那家传的“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红(辣椒),四绿(蒜苗),五黄(面条)”立即引起了轰动,忙得实在没办法只能把在兰州做歌手的儿子叫来帮忙。儿子在店堂里加入了黄土地的音乐元素后,顾客的五官全都得到了享受,想不火也难了。开张的第二年,也就是2009年巴黎市长就在店里主持了“巴黎拉面大奖赛”。

  这个店名是一个汉学家题的,所有的人都说他翻译得太“雅”太妙了。他摒弃了法语中 “面条”的通常译法nouilles而用动态的“Les Pates Viventes”。其中名词Pates是Pate(面团)的复数形式,它喻示了从一个大面团开始不断地“拉”出一批比一批细(小面团)的分蘖过程。同时形容词Viventes(活着的、有生命的)词根Vive在很多拉丁语系里都有“万岁”和“长寿”的意思。法国人很少吃辣的面食,大快朵颐之后齿唇留香,辛味的面条似乎还在肚子里蠕动,如此形象、生动、吉祥而一语双关的招牌怎么会不吸引眼球呢? 

  日本除了各地的“中华街”之外,ラ-メン(Ramen,拉面)也很普及。不过他们的汤料中加了很多海鲜,特别是用了驰名的“神户牛肉”以后,原来的“日本兰州牛肉拉面”都改成“日本牛肉拉面”,兰州人都吃不惯了。

  美国人最推崇拉面的生产过程,纽约一家很有名的面馆里的译法是:Lanzhou Hand made Noodle(兰州手工面)。而我最欣赏的译法是弗罗里达一家餐馆的:Lanzhou technology noodle (兰州工艺面)。墙上布置了兰州拉面从揉面-拉面-煮肉-调汤-切菜过程的图片及说明,远处的电视机上滚动地播放CCTV-9 《兰州牛肉面》 片段和英文字幕,以及中国厨师三次创造拉面吉尼斯纪录的画面,使人不得不叹服在制作兰州拉面的过程中充满了复杂而艰辛的工艺。

  有人告诉我在豪华的吉隆坡“双子星座”大厦底楼和圣彼得堡市区你都可以吃到正宗的兰州牛肉面,看来兰州牛肉面已经成功地走向世界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慢病/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广告
   第A27版:新民旅游
   第A28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29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第A45版:旅游资讯
   第A46版:旅游资讯
   第A47版:旅游资讯
   第A48版:旅游资讯
玉兰皎洁
“兰州牛肉面”在异邦
吃完粥,洗钵去
孝子阿宝
简单快乐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兰州牛肉面”在异邦 2017-04-25 2 2017年04月25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