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5月2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如何看待“寒门难出贵子”
汤嘉琛
  汤嘉琛

  近年,关于寒门子弟考取重点大学机会少、入学难,重点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不断下降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南开大学副教授陈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来自中低收入阶层的子女至少占重点大学全部生源的60%以上。陈超认为,这一调查结果表明了政府推进高等教育公平方面所做的努力与取得的成效。

  光明日报发表这项研究成果时,所用标题是《重点大学从未忽略寒门学子》,意指这项调查驳斥了“寒门难出贵子”论调。不过,仔细研读报道发现,以前人们感慨“寒门难出贵子”,主要论据是清华、北大的农村生源比例逐年下降,一度不足10%;而南开大学这项研究将“寒门”范畴从农村家庭拓展到了“中低收入阶层”,并认为考上重点大学(抽样对象为天津、合肥、兰州的高校)就可称为“贵子”。

  厘清这两个核心概念上的差异可知,南开大学的研究确实是有数据支撑,但可能很难从根本上打消人们关于“寒门难出贵子”的忧虑。事实上,在南开大学调查的这些二线城市的高校中,农村家庭生源占30%,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寒门学子不仅缺少进入一线城市重点大学的机会,在二线城市大学的竞争力也并不强。

  值得欣慰的是,在“寒门难出贵子”引发举国热议之后,中央高度重视,相关职能部门加大了对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扶持力度,要求清华北大在内的重点大学拿出面向寒门学子的定向招生计划,并在自主招生时为农村考生开通绿色通道。近几年,北京大学的农村生源比例逐年连续增长,2015年已增至19.14%。

  不过,“寒门难出贵子”这一论断中的“出”,并不能简单理解为“考入重点大学”。正如一篇题为《寒门学子:进得去的名校,抹不掉的阶层烙印》的文章所说,一些来自底层家庭的学生即使通过努力考上了清华北大等名校,也会因为缺乏社交能力、阅历不足等原因而显得竞争力不足,真正能“逆袭”的只是少数。

  尽管如此,对寒门学子来说,考上一所好大学仍是实现阶层流动的最佳途径。去年,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中国寒门学子何江在演讲中说了一句话:“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可见,让寒门学子有更多进名校的机会,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题中之义。

  承认“寒门难出贵子”的现实,是改变寒门学子命运的前提。尤其当“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地区沉渣泛起之时,有关各方更应帮助寒门学子把上升通道打得更开,让他们重新找回“教育改变命运”的信仰。实现这一点,有赖于各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继续支持,更有赖于政府部门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方面不懈努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读者之声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如何看待“寒门难出贵子”
珍惜逝年
先实现“最多跑一次”的小目标
三个熊孩子
校园贷,二万滚成二十万
干预校园“恋爱”的方式与尺度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如何看待“寒门难出贵子” 2017-05-22 2 2017年05月2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