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行政部门还提出了“办结最多一个工作日、现场等候最多一小时”的目标。打开“‘最多跑一次’办事事项清单”网页,不仅条目明晰,而且流程合理、操作简单、交互人性化,似清风拂面。
群众和企业少跑路甚至不跑路,是因为有数据在“跑路”,有流程在政府内部跑路。之前“奇葩证明”等之所以广遭诟病,就是因为原本只要依靠政府各部门信息联通共享、办事流程再造就能解决的问题,一些地区和部门却出于小团体利益,不愿动、不敢动;有的则是懒政怠政积弊太深,不想动甚至不屑于动。结果就是,群众的获得感就在各种所谓程序的兜兜转转中消耗掉了。
政府内部流转程序重塑、搭建统一且无缝隙的高效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决策者对当前的公共服务体系有深刻的洞见,借用时下的流行话语来说,就是将其视为一件“产品”来运营。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都是“产品经理”必须要有的思维。但同时,前台的顺畅和高效离不开强大后台的支撑。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互联网+电子政务”的相交相融,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过,浙江方案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生动样本,关于简政放权,各地不妨也设立一个“小目标”,让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王丹 刊今日光明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