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大范围高温
据中国气象局昨天下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预计今年高考期间,受冷空气及降雨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适宜,无大范围高温天气,多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仅四川盆地东部、河南、广西等地的部分地区8日最高气温可达35℃以上,需防暑降温;8-9日,四川盆地东北部、黄淮南部、江汉、江淮先后有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并伴有雷电,需注意防雷。
上海的情况略有不同:明显的降雨过程将出现在下周初,下周一、二的最高气温估计下滑至25℃;周中起,气温逐日回升,高考三天中的后两天——8日与9日,最高气温将达33℃~34℃。
据中国天气网整理的我国常年(1981年—2010年)高考期间天气大数据,基本趋势是南方更易暴雨,北方需防雷雨;北方更易高温,南方尤嫌闷热。值得一提的是,从2003年开始,高考时间由7月提前至6月,天气是主要的“推手”。7月我国多地已至炎炎盛夏,考生、家长、阅卷老师的体感都相当不适;同时,南方许多省份洪涝和台风频发,对高考的组织工作而言也诸多不利。
若仅以2003年至2016年的气象资料来排名,在省会级大城市中,高考期间高温最多的前三甲分别是海口(16天)、郑州(12天)、石家庄(10天),暴雨最多的冠军和并列亚军则分别是长沙(4)、武汉(3天)和贵州(3天)。
申城进入汛期
每年6月1日,上海进入汛期。六月,对于南方大多数地方而言,意味着雨水最丰沛的月份,也是暴雨日数最多的月份。今年5月,南方雨水较常年普遍偏少2-5成。但进入6月,江南多地降雨偏少的格局将会扭转。始于5月31日夜间的南方新一轮强降雨,让南昌、长沙等地遭遇今年来最强降雨;预计3日夜间到6日,还将有一次大范围移动性降水过程。
今年汛期首日,市应急办、市防汛办、市气象局携手全市40家预警管理、预警传播及预警响应单位,开展了本市暴雨红色预警发布演练。而当日的实际天气是:雷电黄色预警“首发”,分散性雷阵雨“初显身手”,雨不大、天很闷。
老百姓对“分散性降雨”一词可能尚不熟悉,事实上这是一个更精准更形象的气象预报用语。与我们熟悉的“局部地区有雨”不同,分散性降雨更像是各处开花。以目前的预报能力,“局部地区有时有雨”等略显模糊的用词还不会被“打入冷宫”,但气象工作者正努力,在时间空间上尽量精准地描述预报结果。
梅雨将至未至
前几天申城开始有了一丝闷热。梅雨季还会远吗?据对2017年汛期的总体气候预测,预计上海今年入梅比常年(6月17日)略晚,出梅也较常年(7月10日)偏晚,梅雨期偏长,梅雨量偏多。以目前的气象资料来分析,至少在6月上旬,本市无入梅迹象。 本报记者 董纯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