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1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声音
监管多找事,安全少出事
王比学
  “药品监管人员应该平时多找‘事’,药品安全才能少出‘事’。”前不久,在跟随全国人大常委会药品管理法执法检查组检查时,有人一语道出了药品安全与监管的关系。不过,进一步把好药品安全关、守好药品监管关,“找事”还得找到点子上。

  现实中,药品监管、执法与人们的期待存在距离,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假冒伪劣药品的违法成本低。以药品管理法对假药劣药的处罚规定为例,违法生产销售假药,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二倍至五倍罚款;违法生产销售劣药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至三倍罚款。

  药品监管是风险管理,只有把源头风险、过程风险、潜在风险、管理风险等所有的风险控制住,才能做到万无一失。监管跑在风险爆发之前,才是有效、有力的。监管部门通过排查,对辖区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基本情况、风险状况、薄弱环节等心中有本账,才能把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的“严”要求,落实到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对照“四个最严”的要求,不难发现,现实情况不容乐观。有的地方标准缺失、滞后,许多潜在风险难以检验和发现;监管不严,体现在漏洞盲区较多,不作为、不会为,有的受地方保护不敢严,许可证一发了之;处罚不严,体现在对行政违法案件只处罚企业,很少处罚责任人,以罚代刑;问责不严,追责时轻描淡写。凡此种种,都需要依法予以规范。(王比学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阳光天地
   第A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养生/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限塑令”面临重新审视关口
德国商场,急了
监管多找事,安全少出事
影子爸爸
——哎哟,我的“衣服”都吹光啦!
黑名单既要把门也要解锁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监管多找事,安全少出事 2017-06-13 2 2017年06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