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6月1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影子爸爸
范 洁
  范 洁

  本周日,父亲节。在感恩与祝福之外,也夹杂不同声音。

  伴随多档亲子真人秀热播,一个网络新语跃升热词——丧偶式育儿,形容家庭教育中一方的显著缺位,多指母亲独当一面,父亲形同虚设。表述诚然有些极端负面,但折射的现实却发人深省。

  在孩子成长中存在感弱、参与度低,这样的父亲被称为“影子爸爸”。曾有媒体调研显示,94%受访者坦言自己身边就有“影子爸爸”,据去年发布的《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父亲主导教育的家庭不足两成,连“父爱如山”一词也遭网友调侃:山,一般就是待在那儿,什么也不干。

  不过,相比受访者将“影子爸爸”的盛行,归结于依赖心过重、责任感薄弱,我认为更多是身份认同、相处模式所致。并非不愿付出,只是不善表现,并非“不想为”的消怠,而是“不会为”的尴尬。

  中国的父亲,历来是深沉而静默的。是为攀上月台“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的背影,是小小渔船中“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弯腰低头”的独处,是为了儿子“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的思量。

  讷言缓行时的小心谨慎,严厉外表下的虚张声势,有时只是对“父亲”这一身份的无所适从。女性怀胎十月,足以学习与适应角色变换,而更多男性是从捧婴的一刹那,“突然”成了父亲。

  让“影子爸爸”现身,得从为人父的起点,从新生儿的初诞开始。

  近日,江苏省明确提出“男性育儿假”概念,拟出台规定:女方享受产假期间,男方享受十五天的护理假和不少于十五天的共同育儿假,即最低三十天的“产假”。暂且不论新规对男女就业平等和共担家庭劳动的促进,相信对每一位父亲都有积极意义:从面对啼哭的束手无措,从初次洗澡的手忙脚乱,从小儿发热的紧张焦急,父亲与孩子一同成长。

  父亲节,是为一位名为威廉·斯马特的父亲所倡设。妻子因难产过世后,他独自抚养、教育六个孩子,白天辛劳工作,晚上料理家务,关爱与陪伴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所以,别担心,别后退,别缩在影子里,别让孩子再问:爸爸去哪儿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阳光天地
   第A22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4版:养生/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旅游资讯
“限塑令”面临重新审视关口
德国商场,急了
监管多找事,安全少出事
影子爸爸
——哎哟,我的“衣服”都吹光啦!
黑名单既要把门也要解锁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影子爸爸 2017-06-13 2 2017年06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