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快
(Help me faster)
随着技术提供更快的用户体验,消费者正变得愈发没有耐心,消费者的思维方式正从“谁做得最好”向“谁现在做得最好”转变。营销者如果不考虑站点的移动端加载速度,则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一个移动站点的加载时间超过3秒的话,53%的人们会放弃访问这个站点。
页面加载速度是开发者和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也是营销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营销者重视页面加载速度,就会产生良性的连锁反应:设计师必须选择能够提供快速流畅的移动体验的视觉元素、字体和设计结构,开发者必须对页面进行进一步优化,从而确保提供最佳的移动体验。
更懂我
(Know me better)
要想与消费者保持联系,就必须提供个性化的用户体验,这将对盈利产生积极影响。美国89%的营销者表示,他们网站或应用程序的个性化带来了收入增加。营销者可以对数据进行更加有效的利用,通过关于用户如浏览行为或用户关系管理数据等相关信息,来塑造个性化的体验。
与之类似的是,63%的人们期望品牌使用他们的购买历史为他们提供个性化体验。换言之,如果营销者知道用户刚刚买了一双鞋,那用户也乐于接受能与这双鞋搭配的袜子或腰带的推荐。
随时随地打动我
(Wow me everywhere)
品牌需要考虑如何让媒介、渠道、设备在用户体验中实现有机结合。62%的用户在与品牌互动时期望品牌提供一致的体验,不过,仅有42%的人们认为品牌真的提供了一致的体验。
美国一食药品零件企业沃尔格林就做得比较出色。他们认识到,移动渠道能够帮其移除线上和线下之间的壁垒,移动应用程序能让消费者与医生或药剂师在线取得联系,随后前往门店取处方药。同样,门店中美容顾问人手一部平板电脑,能在线上快速调出过往购买历史,然后在线下推荐。与只访问实体门店的客户相比,既在实体门店又在移动渠道与沃尔格林互动的客户价值要高出6倍。 本报记者 金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