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关于我国白鱀豚科考队在长江芜湖段目击、拍摄、记录到两头疑似白鱀豚的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国内几乎所有媒体都不惜版面予以报道,广大环保热心人士更是为之一振。当然,也吸引了诸如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家等的重视并承诺将对现有影像资料作进一步的研究和鉴定。
为什么区区两头疑似白鱀豚的出现就会引起社会上如此巨大的反响呢?原来这仅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流域的淡水鲸类白鱀豚实在太珍贵了,被称为“水中的大熊猫”,还获“长江女神”、“长江美人鱼”的美誉,是比国宝大熊猫还稀缺的物种!20世纪由于种种原因使其种群数量减少,到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白鱀豚不仅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而且也是世界12种最濒危动物之一。更令人叹息的是,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家介绍,2000年,一头在上海崇明岛搁浅的白鱀豚未被成功救助后死亡,“这是最后一头在野外见到的白鱀豚活体!”随后的2007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当我看到媒体的这些消息后,就马上想起自己在30多年前收集的一套编号为T57的《白鱀豚》特种纪念邮票,并找出来对照媒体上的介绍进行回味和欣赏,从中得到了新的乐趣和知识。
我记得,这套《白鱀豚》邮票我是按票面面值从南京东路上的集邮公司购进的。其实当时我对白鱀豚这个动物是一无所知的,更不知道白鱀豚是和大熊猫一样珍贵的国宝级动物,还以为这种动物是我早就见识过的“江猪”!因为1968年我在奉贤参加“三夏”农忙下乡劳动和分配进吴泾化工厂工作的第二年夏天,曾经多次和同学同事来回横渡黄浦江游泳。有时游到江心时,会看到这些被农民称为“江猪”的动物在我们几十米开外的江面排着队似地一上一下迅速地游过。在买了这两枚一套的邮票后,我开始了白鱀豚知识的补课,才知道了这“江猪”和“白鱀豚”的大不同。后来,凡是有白鱀豚的消息,我就开始密切关注了,也可以说自己成了白鱀豚的“粉丝”!
正因为当时大多数的老百姓都像我一样只知道大熊猫,不知道白鱀豚,因此当白鱀豚“淇淇”于1980年1月11日在长江交接洞庭湖湖口处被捕获后,为了向老百姓普及白鱀豚的知识,有关部门果断拍板,将白鱀豚列为1980年度纪念特种邮票的增加选题,并明确要求必须在年内发行。
现在,这套在1980年12月15日发行的,面值8分发行量为1200万枚,面值60分发行量仅150万枚的“白鱀豚”邮票,已经成为了我收藏的动物邮票中的宝贝。当然我更盼望1980年邮票中的白鱀豚在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十年后”的今天会因长江水质和环境的改善能重出江湖,也许那时我会赶去看望一下那些可爱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