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7月0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盛夏刚开头 热浪扑面来
董纯蕾
  盛夏,一登场就撒腿飞奔起来。36.2℃、36℃、36.7℃,从出梅当天到昨日,上海已连续三天高温,眼看今天的最高气温也将越过35℃的高温线,今夏第一波热浪已扑面而来。

  要知道,昨天刚刚小暑,下周三才入初伏,漫长的炎炎夏日仅仅拉开了序幕而已,更多高温酷暑天还在“候场”。据现有气象资料分析,一时半会儿尚看不到强有力的“制冷武器”前来“灭火”的迹象,市民朋友这一波的防暑降温会是一场“持久战”。

  明后天降温但不明显

  夏季总是考验不断。黄梅天里盼着早些告别发霉的感觉,事实上,出梅不过意味着从闷热到更热,同时还得提防强对流天气的不期而至。出梅那天,上海不仅拉响了除台风以外的所有夏季常用天气预警,局部地区甚至遭遇了如冰糖葫芦大小的冰雹。申城的冰雹最喜“出没”于七、八月间,大气中存在的大量不稳定能量是这位夏季“常客”的产生源泉。

  近期唯一的好消息是,明后天副热带高压东退南落,对上海的控制稍有放松,可望带来一场明显的雨;然而,坏消息是——降温并不明显,最高温度恐怕仍有34℃左右。虽然没有达到高温“基准线”,但体感仍是不变的一个字——热!下周二起,副热带高压再度北抬,申城又要“熬”一段35℃以上的晴热天气。

  事实上,高温是一个相对概念,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气象部门通常会依据本地的气候状况来制定高温提示或预警的标准。如,澳大利亚和日本,也把最高温度35℃以上界定为高温日;美国东北部定义高温为33℃以上,英国习惯把30℃以上界定为高温,北欧的一些国家的高温“基准线”则只有28℃。

  闰六月不会导致更热

  今年的初伏、中伏与末伏,分别是7月12日至7月21日、7月22日至8月10日、8月11日至8月20日。今年的农历六月还有些特别——有一个“正六月”和一个“闰六月”,要从公历6月24日一直持续至8月21日。于是,有人担心,这是否意味着今年夏天特别热?答案是否定的。闰月是农历历法上的巧妙安排,和气候天气没有任何关系。

  地球正经历极端炎热

  真正能为夏季添热的,是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前不久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的一篇研究文章认为,当前全球约三分之一的人一年中会经历至少20天的致死性热天;到2100年,如果温室气体以现有速率排放,四分之三的人将暴露于这种极端热天气中。考虑到美国退出《巴黎协议》,“就热浪来说,我们现在的选择只有糟或者更糟”。据世界气象组织前不久公布的数据,地球正在经历极端炎热的一年。2017年前5个月,全球陆地和海上地表平均气温达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第二高。

  本报记者 董纯蕾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特别报道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阅读上海100胜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特别报道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话题
   第A10版:影视/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郊野大地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中国商学院
   第A20版:互联网天地/金融城
   第A21版:金融城/基金纵横
   第A22版:理念分享/金市汇市/金融城
   第A2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4版:福彩专版
   第A25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6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8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9版:国家艺术杂志/海外传真
   第A3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31版:国家艺术杂志/民间收藏
   第A32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十三五”期间新增住房170万套
盛夏刚开头 热浪扑面来
新民晚报要闻A03盛夏刚开头 热浪扑面来 2017-07-08 2 2017年07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