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因为嗜酒如命,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最后被妻子“休”了,这种事例古今并不罕见,但是这些男人中也有少数是被冤枉成“酒鬼”的。我曾听说过一件事情:在德国有一对中年男女,因工作关系分居在两个城市,没有结婚,只有周末才相聚同居在一起。日子久了,女的发现男的身上经常酒气冲天,但男的始终说没有喝酒;到后来她在电话中都能听出他的“醉酒状态”了。经多次交换意见,男的坚持说“滴酒未沾”。酗酒已经是一个大问题了,糟糕的是他“敢做而不敢承认”。加之周围有人说些不负责任的话,诸如“肯定是在偷偷喝酒”之类的。最后两人分手了。直至最近才搞清楚,那男的确实没有酗酒,但已经晚了——女的成家了。男的据说是患了“自醉综合征”,因非先天的,故能治愈。
所谓自醉综合征,就是没有喝酒而出现醉酒的状态。以前曾经有人指出过,过分成熟的水果不能多吃,否则会“无酒自醉”的,因过熟的水果果实容易在体内经酵母发酵,变成各种果酒。这是人们对自醉综合征的最初认识。
最近几年来,医生们对为数很少的自醉病人的胃肠系统作了详细检查和分析,发现由于少数病人平时的错误饮食或长期用抗生素治疗,使体内的肠菌丛受到破坏,从而为酵母菌的迅速增殖并占领胃肠系统提供了有利条件。当患者吃下较多含淀粉的食物(如面包、面条、米饭、土豆等)后,肠胃就像酿酒厂一样,使这些原料经霉菌糖化和酵母菌发酵而成为“酿造酒”;或者作为含糖原料的水果果实经发酵后成为葡萄酒或其他果酒。
酵母菌使糖发酵成碳酸和乙醇,后者会很快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人体便出现一种微醉现象,有时甚至使人进入酩酊大醉的状态,并伴有醉汉的行为和情绪。
美国得克萨斯州有个“喝得烂醉如泥”的病人于2009年11月由家人陪同、跌跌撞撞来到医院。起先,不管病人如何强调事先没有碰过酒,他妻子也是护士,申明每天为丈夫作饮食记录的,医生还是怀疑病人不愿承认“偷偷喝酒”的事实。然而2个月后,病人又来到医院,通过肠道检查发现了酵母菌,医生们同时也得知,病人于6年前因脚骨折而接受过手术治疗,且较长时间使用了抗生素。于是院方开始将他与“自醉综合征”挂起钩来,这一诊疗得到了病人的良好配合。由于当年在治疗脚伤时,抗生素杀死了他肠胃内的全部细菌,使得酵母菌得以“茁壮生长”。病人最后通过药物治疗和规定饮食,“醉酒”症状大为减轻。但医生们认为,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如果儿童从小患有这种病,而且发现又太晚,则较难摆脱真菌侵染。
自醉综合征患者较少,据说全世界有记录的病案只有几十例,而有的也仅作趣闻轶事被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