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盛夏的雨热烈和锦绣。华亭湖边,水木更加鲜艳夺目。
又是一个清早,思念还停留在昨夜的情景,形成了一首诗:“忍教辜负夏花枝,淑气芳华未竟知。上古人存香稻粒,完淳谁惜锦年诗。几曾清唳还如鹤,数度秋风若有思。星斗满湖终不见,万家正是上灯时。”
突然发现,华亭总是停留在夏天,或者说华亭只有夏天。所有的人间炎凉和悲欢,还有功名和气象,在华亭,甚至从上古以来都是夏天般热烈和锦绣。以前不知道,这回是突然明白了。这就是我栖迟华亭的理由吗?朦胧间觉得还真是的。
离华亭湖不远,有个地方,名叫广富林。近年发掘出了先民的遗址。距今4000年了。它的出现,表明了之前以为“突然崩溃”了的良渚文化的余绪,同时还有黄河领域龙山文化的遗迹。长江黄河两大文明在这里交汇,可见先民饱经续命和流徙的心力。这种心力,一定是夏天一般的热烈和锦绣。
我曾写和写着广富林赋,起首一段是:“鸿蒙开辟以何时兮,地兴东南拄天倾。良渚恋恋以萧瑟兮,龙山脉脉乎伶仃。江河交会以一瞬兮,此际栖栖以生民。依水可以眷顾兮,纵水患不泯其存。战争可以夺命兮,只尘念未能因之崩。直白为美之绝地兮,远古为泪之灵魂。流徙至此曾不移兮,及今得以识其真。静好若当时之稻粒兮,温婉如寸心之诗声。六千年托迹于须臾兮,遗万世以奇珍。”其中特别提到了,在遗址发现了至今还活着的稻粒。人在天地间其实很弱小,这就是为什么仰望星斗和月亮,人们会时常感觉要写诗的缘故。而诗其实不仅写在纸面上,还有写在天地间的,譬如让人们可以热烈和锦绣地活下来的稻粒。
几千年活下来,人渐渐离天地远了,人与人之间走近了,不是所有人的内心都像上古的稻粒一般静好和温婉了。于是人间的热烈和锦绣,会出现在汤镬和锋刃之前。为此,夏完淳,这个姓夏的华亭人,只活了16年。为着夏天一般的热烈和锦绣,他极其精彩地活过他的素时锦年。
我六七岁时,随父母杭州归来,途经华亭,去过外婆的娘家。外婆去世早,我没见过。外婆一个妹妹,住在娘家,那时也已去世。她的先生娶了新妇。我们见到的,就是那对已和外婆无关的夫妇了。这内情,我也是后来知道的。不过,当时的情景确实也没记着。过了两三年吧,我读到了夏完淳的诗,肃然起敬,霎时感觉外婆的故乡人真好。夏完淳真的很热烈、很锦绣。不是因为他死的时候还是江左少年,可以像俯视一个孩子一样激赏他。也不是因为他壮烈殉国,作为一个民族英雄,理当仰视而青眼有加。他的人品、他的作为,还有他的诗篇和史识,都是真正的英雄。从这里出发,再看他的年龄、他的殉国,可知人真的可以像夏天一样不懈的热烈和锦绣。由此,要感叹华亭清朗的鹤唳,如今是不是还能听见,或者说今天的人们,是不是还能以鹤一样清唳为荣?散落在四海秋风里的客子和侪辈,是不是还怀念热烈和锦绣的夏天,这夏天无论在故乡还是上古?
素时锦年,我们曾经遇见,我们又可能丢弃。
昨夜华亭湖的湖光很亮,以至天上的星斗大概很少人会注意。湖边人家都已上灯。人间毕竟离天地远了。人与人间互相注意,久久、久久,夏天的热烈和锦绣,该是什么样,可能很少有人在意了。
昨夜,母亲早早睡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也睡着。直至清早,直至清早形成了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