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复诊率防交叉感染
“女儿这次病了一个多月,反复了三次,整整一个月,我们就在抱着孩子跑医院。早上6点出门,不停地排队和等待。11点看完病,需要打退烧针,还是要再排队。一整天都泡在医院里,回到家,天黑了。”王芳芳(化名)的女儿三岁多,在儿科高峰的日子里,她无奈地说,一家人过得疲惫不堪。
针对本轮儿科高峰的疾病特点,去年底,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在启动儿科绿色通道的同时,还确定了“低复诊率”的原则——合理引导患儿就医,尽量避免患儿家庭奔波,减少来院次数,避免交叉感染。
中心营运院长余志庆解释说,实际上,在儿科就诊高峰中,很多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的,需要有一个恢复的过程。同时,很多孩子并不需要频繁地跑医院,人群在医院环境内的大量积聚,会造成孩子反复感染。
儿科微信群答疑解惑
习惯了跑医院缓解焦虑的患儿家庭能否接受“少来医院的理念”?对此,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在诊间和诊后同步推出延伸服务,在诊间确保20分钟就诊时间,尤其对居家照顾的隔代长辈们进行针对性科普;诊后,儿科医生们建立了“儿科微信群”,由医生对就诊后的患儿进行居家护理指导。
“在家里再屏屏(再等等的意思),是这个微信群的关键词。”李先生的儿子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儿科看过门诊之后,仍出现了两次反复高热。在儿科主诊医师李霞的在线指导下,他“屏”了几天,孩子就好了。
“许多患儿家长其实也知道老往医院跑有害无益,但是没有医生的叮嘱,他们还是会有很多担忧,最终选择再跑医院。”在诊疗之后,儿科医生继续一对一地全程关注,用微信群及时解答家长对孩子病情的疑问。
“奶奶科普”成为关键
“我们儿科十分重视‘奶奶科普’,当奶奶外婆们信赖并认同医生的建议时,孩子的居家护理就能做好,可以减少奔波。因此,说通他们十分关键。”
余志庆介绍说,近年来最新的家庭调查显示,上海幼儿的隔代抚养率已经达到了50%-60%,在医学领域,今后隔代长辈的科普工作,是医学工作者应该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王小姐的女儿是一个多月前开始病的,这段时间以来感觉自己像在医院上下班,“有的时候,我们也想在家里屏一屏,可是老人坚决不答应。”让她没有想到的是,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儿科主诊医师傅玉梅上来一番道理,一下子就搞定了“我们家老太太”。
首席记者 施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