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都认为,我看重的经典一定是自己的本色当行:古典诗歌名著,不是李白便是杜甫,要么是苏东坡李清照。本来我的确也是这样想的,打开电脑,第一行写的便是:我读郭著《李白与杜甫》。转而一想,郭沫若先生固然是名人,这本书固然也是名作,但是称得起经典么?于是果断地删掉了这一行。
那么到底写什么呢?我明白,介绍经典不是为了展示学问,也不是为了做些鉴赏,于是决定,要写一篇打动过自己的经典,打动的程度应该是流泪。这样的念头使我回想起了四十多年前读过的一篇小说,清楚地记得当时是流了泪的。为了证实这一点,我翻检书架,在一个角落找到了那本书,翻到了那一篇,读着读着,真的鼻子一酸,又要流泪了。一篇小说,竟能让我,一个“堂堂的”男子汉两次落泪,对我来说应该是没有第二篇的了。
这是一篇外国小说,讲的是很久以前的故事。一位“第十四等官阶”的小小的公务员,妻子早早死了,过的是单调乏味的生活。他的唯一安慰和希望,就是有一个“人见人爱”的女儿。两人相依为命,年复一年过着。有一天,一个骠骑兵军官的到来,彻底改变了父女俩的命运。骠骑兵军官惊艳于女孩的美貌,装病赖着不走了。善良的父亲毫不设防地让女儿照顾他,这无异于送羊入虎口。三天后骠骑兵军官就带着女孩私奔了。女儿的失踪给了父亲致命的一击,他一天都活不下去了,于是开始了千里迢迢寻找女儿之路。上帝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京城找到了心爱的女儿。但是,他看到的却是这样一幅情景:“他走到开着的门边,停住脚。房间陈设华丽,明斯基(骠骑兵军官)坐着在出神。冬尼娅(公务员的女儿)周身珠光宝气,穿着时髦,侧身坐在明斯基靠椅的扶手上,模样活像个英国马鞍上的女骑士。她情意缠绵,注视着明斯基,捻一绺他那乌黑的鬈发缠绕在自己指环闪烁的纤指上。”看到女儿深爱着骠骑兵军官,并且过着幸福的生活,公务员退缩了,决定牺牲自己,不再索要女儿,默默地回家了。回家之后的日子可想而知,时隔不久,他由一个身强力壮的汉子变成了衰朽不堪的老头:“一头白发,满脸皱纹,胡子拉碴好久没剃,背脊佝偻”。故事的结局,是一片墓地,“那是一块光秃秃的地方,没有围栅,立了许多十字架,没有一棵树。平生从没见过如此凄凉的墓地。”那位小小的公务员便是葬在那里。人们看到,曾经有一位漂亮的贵妇人,“她坐六匹马拉的车来的,带了三个小少爷、一个奶妈、一只哈巴狗。”来到公务员的坟前大哭了一场。这就是一个女儿对父亲仅有的回报!
或许有人会说,你看了这样的故事就会流泪么?我认为流泪的原因有二:一是我外国小说读得不多,有点孤陋寡闻,少见多怪。而中国古代的小说戏剧,又少有彻底的悲剧,所以让你哭不出来。比如梁祝的双双化蝶,窦娥的鬼魂报仇等等便是。二是这篇小说确有感人之处。当今社会,母爱讲得有点多,父亲有点被忽略。我不喜欢“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说法,“妈妈好”了不算,还要加上“只有”两字!置爸爸于何处?其实,世上光有母爱是不行的,唯有加上父爱才是完美。这篇小说展示的就是伟大的父爱,所以令我感动,催我泪下,给我以启示。
说到这里,讲的究竟是哪篇小说呢?相信大部分朋友已经知道了,它便是俄罗斯的伟大作家普希金的短篇小说《驿站长》。
十日谈
我读经典
那些文字在我心里敲出声响,请看明日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