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休闲小道,母亲身子歪斜、步履蹒跚,如蜗牛般积重难行。我被攥紧的手心传来一种本能的求生欲望,有如落水儿童向施救者伸出孱弱的小手。两百米路程,得花上半个钟头。牵着母亲的手,我有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大人,母亲是小孩,大人正在教小孩学说话、学走路。
母亲不惑之年守寡至今,含辛茹苦,日夜操劳,“牵手”我们走过三十多个春秋冬夏。即便如今我们姐弟仨均已成家立业,母亲还在为我们牵肠挂肚。
母亲无数次“牵手”坚强而有力、暖心而贴切。往事如烟,可在我们的人生履历上,一些“牵手”刻骨铭心,如今忆起,依稀如昨。
我六岁那年,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母亲牵着我们的小手到外祖母家做客。“呵,小乖乖!进来,快进来!”坐在八仙桌旁边正缝补衣服的外祖母一眼瞅见我们,立马停下手中活儿,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对我们又是摸头发又是捏脸蛋,一着忙,竟差点儿摔倒。那天,我第一次见到外祖母的“三寸金莲”。
“外祖母年轻时可漂亮啦,是一朵‘村花’!别小瞧她走路不太方便,却是地道的‘女强人’哟!那年田地纠纷打官司,外祖母一个顶俩,舌战群雄,据理力争,铁铁的把官司给打赢了!”母亲说。外祖母呵呵直笑,转身踮起尖尖的小脚,将挂在梁上的竹篮取下来。竹篮里净是饼干、香肠、花生之类的美食,外祖母平时舍不得吃,专等我们前来享用。
1984年的深秋格外寒冷,那天晚上,父亲与世长辞。我的情绪异常低落,意志极度消沉。此刻,母亲走了过来,用她那坚强而有力的双手攥住我说:“挺直腰杆,别趴下!男子汉大丈夫,怕什么?!”我咬了咬牙,点了点头。
1992年,我跟同事到桂林旅游,漓江客轮上迎面坐着一位干部模样的男子。午餐时分,我们每人点一份简单的快餐,该男子却一人点了三道菜,净是螃蟹、龙虾、鳗鱼等名贵菜肴。不承想,该男子竟蜻蜓点水般随意夹取一些菜肴下肚,便将余下菜肴弃置不顾、扬长而去。目睹此景,我们尽皆惊叹,虽半米之距,举箸可得,却碍于自尊和情面而不敢伸筷取食。回来后谈及此事,母亲义愤填膺道:“这是暴殄天物呀!这种奢侈浪费、虚荣显摆的不正之风,非得好好整治一下不可了!”母亲是“文革”时期“老高中”,堪称那个激情燃烧岁月里让人眼热的知识青年。
2014年,我从乡镇调到县纪委工作,母亲获悉后说:“到县纪委工作好!可为整治贪官污吏、扭转不良社会风气做一些事。这我支持!你的父亲就是一个坚持原则、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人。今天,你走上纪检监察这个全新的工作岗位,一定要像你父亲一样,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当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2016年冬天,母亲第二次脑出血爆发。一向坚强的母亲低下了头,顷刻间鬓发斑白,已然垂垂老矣。如今,手无缚鸡之力的母亲每次出行,都得我们牵手搀扶。
母亲,挺直腰杆,别趴下!就像当初您教导我的一样。请给自己一个坚强的晚年,我将还您一段行稳致远的“牵手时光”,直到您迈不开腿、走不动步子。
母亲的叮咛:“风轻云淡”,明请看本栏。
十日谈
不一样的母亲
责编:殷健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