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户存款险落虎口
【案例一】汤先生来到上海农商行一网点,提取一张未到期的40余万元5年期定期存单,同时递给柜员一张潦草写着收款人和账号的小纸片,要求将钱全部存入名叫“胡斌”的外地账户。
柜员接过存单,根据防范电讯诈骗的要求认真地询问,发现汤先生对对方银行的具体名称等情况竟然不甚了解,工作人员立即警觉起来。这时客户离开柜台接听一个电话,回来告诉柜员对方是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在柜员问是否认识对方收款人时,客户有些迟疑,但称钱是用来买房的,与对方是认识的。
柜员中止业务办理再次询问客户,并且将各种电讯诈骗的手法和特点进行了描述。汤先生终于道出实情:他接到了自称南京公安局的电话,说他的身份证被他人冒领,并参与了洗钱行为,必须马上将资金转移,不然就要受到司法机关的处罚……自己之前是去过南京,差点就受骗损失了巨款。工作人员报了警,并帮汤先生把资金重新存入账户。
【案例二】一天上午,王女士来到银行柜面办理未到期定期存单转活期业务后,询问可否将账户内共14.5万元汇款到外地。当柜员问她要将这笔钱汇往何处时,王女士神情紧张,拒绝回答。网点负责人上前提醒客户提高警惕,交谈中听她讲出“安全账户”“法院传票”之类的词语,断定是一起电话诈骗。但是客户没有听从劝告,愤然离开网点。
眼看着客户落入电讯诈骗案的陷阱而未醒悟,银行方面立刻行动:一方面联系附近的多家网点密切关注,一旦发现她来办理业务,务必耐心进行劝解;另一方面根据客户预留的联系电话准备再次劝说,还通过居委会与其家属取得联系。
当天下午,王女士再次来到了这家网点,这次她是来表示感谢的。原来她接着前往附近的两家网点再次汇款,由于事先收到防范通知,工作人员反复劝说,她终于意识到这是一场骗局。
3种途径严防死守
据介绍,近年来上海商业银行落实公安部门要求,严守柜面拦截防范电讯诈骗这道防线,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当前防范和打击电讯诈骗违法犯罪活动的形势仍不容乐观。统计分析表明,市民在此类案件中被骗主要通过3种途径:10万元以下小额转账以ATM机操作居多,10万元以上案件以柜面转账占比较高,而网银渐成犯罪分子电讯诈骗新目标。网银诈骗主要是通过“钓鱼网站”“荐股网站”“木马盗号”等方法实施诈骗,诱骗被害人直接操作网银进行转账,并通过其所掌握大量借记卡快速分拨赃款,通过异地ATM机取现得手赃款。
侦查发现,电讯诈骗者最终取现都须借助ATM机,使用银行卡,因此网上已出现买卖银行卡的链条。上海银监局特别提醒市民:不要无谓开办银行卡,尤其不能出售银行卡以牟利。出售银行卡行为不仅泄露自己的身份信息,增加费用支出,同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