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是应对慢性肺病的主要手段。而很多人由于对于慢性肺病给健康造成的危害认识还远远不足,为慢性肺病的预防留下了很大的隐患。首先,很多人对于早期症状(咳嗽、咳痰等)不了解、不重视,而当发现自己开始气短、呼吸困难时,疾病已发展到中晚期,大大增加了康复的难度,最后会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然后,由于临床目前对慢性肺病存在治疗手段的匮乏,治疗时主要还是采用保守的对症治疗,咳嗽就开点止咳药,气喘的开点平喘药,痉挛的开点解痉药,不然就用激素、抗生素来简单缓解症状,这些简单的对症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致病根源的问题。而长期使用激素、抗生素还会引起副作用(如免疫低下、股骨头坏死等),是“治标不治本”。
为了让读者对慢性肺病有自我防范意识,对于慢性肺病自我诊断的主要症状依据如下:
(1)长期反复咳嗽、咳痰。
(2)每到寒冷季节病情加重,咳嗽加剧,痰量增多、变浓或呈黄色。
(3)上楼梯或快步走路时,感觉气短;甚至在休息时也可出现心悸气短。
(4)指端、口唇及口唇四周呈青紫色。
(5)严重时出现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之一,请及时进行诊断治疗。
近年来世界医学界已非常重视慢性肺病对人类健康造成的危害。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组织下中国医学科学院、美国斯坦福大学、日本宫崎医科大学等世界医学界权威研究机构已陆续加入到抗纤维化研究组织中来。2004年随着医学研究机构对人体细胞进一步认识,对于慢性肺病的研究取得里程碑的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将(中医称之为慢性病,西医称之为疤痕性疾病或纤维增生性疾病)统一命名为“人体器官组织纤维化”,发生在呼吸道的慢疾病称为“肺器官组织纤维化”。
研究证实:肺器官组织纤维化是一种病因复杂且病情多变的慢性疾病,涉及多通道、多靶点的异常病变,发病机制不仅是单一的靶点改变,而是多个分子靶点失衡造成的,单纯对症治疗是无法彻底治愈疾病的。“肺器官组织纤维化”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肺部炎症,形成肺泡持续性损伤、细胞外基质反复破坏、修复、重建并过度沉积,导致正常肺组织结构改变、功能丧失的一类疾病,是导致慢性肺病的病理改变过程和重要致病根源。
在结合了“慢性肺病”发病机理以及中、西医各种手段之后发现:通过“抗肺纤维化”康复方法实现调节人体免疫——改变免疫微环境、抑制血管新生、激活人体NK细胞(自身杀伤细胞)来激活人体自身的“DC细胞活化因子”,从而来实现促进抑纤维化细胞因子Th1的数量和活性,抑制促纤维化细胞因子Th2的分泌,使两种细胞因子之间达成平衡,肺器官就不会产生纤维化,慢性肺病得到康复才会有希望。
因“抗肺器官组织纤维化” 从导致慢性肺病的病理改变过程和重要致病根源为靶点进行细胞修复,恢复肺器官组织的机能,符合慢性肺病多通道、多靶点的康复病理机制。为“慢性肺病”康复增加了新的科学途径!
(以上内容出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器官纤维化基础及中医药防治》(ISBN978-7-117-09337-8/R 9338)一书)
温馨提示: 慢性肺病主要包括:老慢支、哮喘、肺大泡、肺气肿、间质性肺病、肺心病等。广大读者可致电世界卫生组织(WHO)——抗纤维化健康教育基地了解更多抗纤肺维化健康信息。咨询电话:021-53511220、63851002 (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