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上海,已经完全习惯用上海人的时间表达方式,例如说:两点零五分,两点十分,两点一刻,两点廿分,两点廿五分,两点半,两点三十五分……
钟表面上只有从一到十二这十二个数字,五分,十分,廿分,廿五分,三十五分等等全是用这十二个数字乘以五分钟算出来的。说这些钟点就得懂乘法,或者说,时间长了,不用乘也能见1说5,见2说10,见4说20……
可我忽然想到,我小时候在广州,看钟说时间很方便,把钟表面上那十二个数字完全照说不误,只要把数字说成几个“字”就行。例如:两点一个字,即两点加数字1,亦即两点零五分,两点两个字即两点加数字2,亦即两点十分,两点一个“骨”,“骨”读guad,是英语quarter前半的译音,两点四个字即两点加数字4,亦即两点二十分,两点五个字即两点加数字5,亦即两点二十五分,两点半,两点七个字即两点加数字7,亦即两点三十五分……
用几个字来表示几个五分钟,除了表达钟点,还有别的用法,可以表示时间,如问人家还要等多久,你会得到这样的回答:“再等两个字吧。”也就是说:再等十分钟。
除了上述表达钟点的办法,广州话里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办法,即不用加“字”,只要说出数字,前面加一个“踏”字,这“踏”字表示指针踏在数字上即压在数字上,例如:两点踏1,即两点零五分,两点踏2,即两点十分,两点踏3,即两点十五分亦即两点一个“骨”,两点踏4,即两点二十分,两点踏5,即两点二十五分,两点半,两点踏7,即两点三十五分……
我小时候在广州就是这样说时间的。当然,这只是口头上说说,不够严格,两点十二分,两点四十八分……就表达不出来了。要严格地表达时间,还是要用:两点十二分,两点四十八分……如今广州人是不是还这样报时间,就得到广州去看看了。
不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广州,口头上的确是这样报时间的,很值得记下来给大家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