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一 “霸王车”
车丢到哪里去了?“有人把‘公车’当‘私车’用了。”万虎清不客气地说。他的说法,记者在平时采访中的所见所闻就能证实。记者不止一次在居民区内、马路边,看到橙色的公共自行车,车身上加了把环形锁。按照规定,公共自行车必须从租还车网点借,骑完后,就近归还到网点。闵行区现在已经有574个网点,但这些网点相对集中在离地铁站较近的地方,一些离地铁站较远、位置偏僻的地区,租还车网点还没覆盖。有人就嫌麻烦,把车骑回家了。加个环形锁,“公车”成了“私车”。老百姓管这种叫“霸王车”。
现象二 “流浪车”
在近千辆丢失的车辆中,恶意侵占所占的比例不算高。更多的是“流浪车”。比如有人骑到大卖场之类的地方,由于租还车网点离大卖场入口有一两百米的距离,懒得送过去,就把车停在大卖场门口。旁人看到车子没锁,乐得捡个便宜,骑了就走。还有一种情况是,根据现行的规定,借车卡内初始积分为100分,在一小时内还车,奖励1分,超过一小时,就要扣分,如果超过24小时不还车,将被扣100分。借车卡内积分归零后,即使把车还了,也不能再借车了。需要到永久公司登记,重新激活。有人嫌手续麻烦,一旦积分归零,干脆“横竖横”,不还车了。
万虎清说,丢失的近千辆车应该大部分还在闵行境内。由于公共自行车是定制的。偷了去卖,几乎不可能,太显眼了。而且这种车,钢圈是铝合金的,钢丝是不锈钢的,轮胎是实心的,身上的零部件和普通的自行车都不“兼容”,想把零部件拆下来,用到其他自行车上是不可能的。不负责任的借车人把车一丢了事。在一些绿化地里,小区里,时常能看到“流浪车”的身影。
根源 缺乏约束
公共自行车大量丢失,一方面说明借车人责任心缺失,同时折射出现行制度设计上的缺陷。万虎清说,运管部门对不诚信行为缺乏制约,现行的制度中,只有奖励措施,没有制约措施。积分高,可以参加一些活动,但对“霸王车”“流浪车”没有对策。
在去年年底举行的闵行区人大常委会2012年部分财政预算项目初审听证会上,就有居民代表建议,要么办卡收押金,要么收年费。全免费的做法太超前了,高估了居民素质,在发达国家都做不到。
对策 办卡收押金
万虎清说,今年下半年开始,闵行将实行“办卡收押金、收工本费、免费使用”的新运营模式,即每张卡收200元押金,10元工本费。押金是参考了杭州的模式,杭州现有6万辆公共自行车,每辆车收取押金200元,同时也听取了人大代表和市民的意见,借车人大多数是工薪阶层,不能收得太高,以免增加借车人的负担。
万虎清一再强调,收押金,收工本费,不是想通过收费弥补这个项目的资金,而是想增强使用者的责任意识。其实一张卡的成本要11-12元。不收费,有人就不上心,卡丢了也不在乎。
本报记者 鲁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