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心理/实验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8月0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的教育
孩子磨蹭的背后
吴亦君
  最近的家长课堂中,有好几位家长提到为孩子的磨蹭行为烦恼不已,纷纷询问有何办法可以改变孩子。

  明是四岁孩子的妈妈,说孩子越来越调皮,每天晚上临睡前都不肯刷牙,磨磨蹭蹭非得要家长发火才勉强就范。

  林是七岁男孩的爸爸,说儿子自从上了小学,就每天作业拖拉,总是玩这玩那的,不能集中注意力,一定要家长在旁边不断督促,才勉强做完作业。

  华的女儿读初二,说女儿以前做作业挺快的,上了初中就变得越来越慢了,每天都要做到半夜才能做完。

  有意思的是,虽然孩子年龄不同,行为表现也不一致,这三位家长却都异口同声地指责自己的孩子在偷懒、拖时间,目的是为了逃避做作业或刷牙。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是种信号,它其实是在提醒家长,他的孩子遇到了困难,需要得到家长的帮助。这时候家长要花时间去了解、倾听孩子内心的需求,给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支持,帮助孩子度过困难时期。一旦孩子的困难得到解决,孩子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孩子的不良行为就会消退。而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地一味指责,不仅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还有可能因为孩子的无所适从或逆反而强化,甚至成为延续一生的坏习惯。

  在课堂上,我们鼓励家长停止对孩子的指责,学会通过耐心倾听去了解孩子磨蹭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结果有了很大的不同。

  那个四岁的孩子天生有着好斗的个性,企图通过磨蹭行为与家长夺权,如果家长用权力去压制,结果会让他更加好斗。明白了孩子的行为目的后,家长停止了权力压制,最后通过刷牙游戏比赛让孩子爱上刷牙,养成了每晚刷牙的习惯。

  而七岁的小学生之所以做作业拖拉,是因为缺乏时间概念,而且希望通过依赖父母帮助得到关注和爱护。家长帮助孩子认识钟表,培养时间概念,同时,更多地对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正向行为及时鼓励,忽略孩子无理取闹的不良行为,最终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意思的是,初二的女孩原来是故意磨蹭到半夜,目的是为了反抗妈妈不断增加家庭作业的做法。当女孩妈妈弄明白孩子的真实想法,表示尊重孩子的意愿,完成学校作业后就可以看会儿电视后,女孩从此每晚在九点前就完成了以前要做到半夜的作业。

  用心倾听孩子内心,是我们家长了解孩子需求,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

  吴亦君  亦君工作室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互动博客:http://blog.sina.com.cn/wwuyj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迎战“海葵”特别报道
   第A05版:迎战“海葵”特别报道
   第A06版:迎战“海葵”特别报道
   第A07版:迎战“海葵”特别报道
   第A08版:评论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综合新闻
   第A11版:特别报道
   第A12版:科教卫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法治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早间点击
   第A17版:奥运特刊
   第A18版:伦敦眼
   第A19版:伦敦眼
   第A20版:伦敦眼
   第A21版:伦敦眼
   第A22版:奥|运|特|刊
   第A23版:奥|运|特|刊
   第A24版:奥运特刊
   第A25版: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
   第A26版:广告
   第A27版:文娱新闻
   第A28版:文娱新闻
   第A29版:财经新闻
   第A30版:财经新闻
   第A31版:国际新闻
   第A32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4版:地产专题
   第B15版:地产专题
   第B16版:职场方圆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9版:人物专题
   第B20版:升学指导
   第B21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2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3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4版:人才
网恋的误解与真相(二)
孩子磨蹭的背后
无人可诉,或者不想倾诉
幸福之源在于比下有余
新民晚报心理/实验B02孩子磨蹭的背后 2012-08-08 2 2012年08月0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