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现场发现,广州产权交易所相关负责人宣读最后买受人的报价时间精确到千分之一秒。广州交易产权所的副总裁余旭元介绍,“由于竞拍是按照价位优先、同价位时间优先原则。如果遇到竞买人出了相同价格的竞拍的时候,我们就要根据时间的先后来判定,所以精确到千分之一秒,更加精确。”
据了解,竞价从昨天9时持续至15时,共产生796个买受人。原计划首次竞价指标为4363个,足足有3567个指标没人要。
对于首次竞价出现“遇冷”现象,广州产权交易所专业人士分析,本月是广州首次举行中小客车增量指标摇号和竞价,市民既不知道摇号的中签率有多大,也没有以往竞价成交率可供参考,难以预测第一次竞价指标成交价会达到什么价位,很多潜在的竞买人会持观望态度,暂时没有报名申请参与竞价。
对于本期单位和个人的平均成交价均超过20000元,但仍存在10000元底价成交的情况,广州产权交易所专业人士分析表示,以最低成交价成交的买受人所占比例很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这部分买受人对用车的需求并非特别迫切,只是抱着“试水”的心态报价。例如,以10000元成交的最后一名单位买受人的出价时间是11时22分21.154秒,该买受人就不是完全按照价格播报信息进行报价及修改报价的。二是参与竞价的人数少于指标的投放数时,最低报价即使是保留价也可以成交。(李慧燕 王玉 黄艳 蔡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