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8: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8月2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非洲国家培养各种人才(下)
魏建国
■ 2010年5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办公室合作举办非洲国家贸易便利化研修班。该研修班是双向开展合作的新尝试,也是中国促进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的又一具体行动
  ◆ 魏建国

  12个部委组成的“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部际联系机制”产生良好效果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进一步发挥援非培训的四大作用,我们不断加强对援外培训的管理和实施,并开始考虑进行援非培训的各方面创新。商务部、外交部、财政部、中联部、国防部、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国土资源部、信息产业部、农业部和卫生部12个中央部门,建立了商务部为主任单位,外交部、财政部为副主任单位,12个部委组成的“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部际联系机制”,商务部有关司局负责立项和实施,各承办单位负责具体执行。该机制充分调动了各部委参与援外培训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了各部门的专业优势,整合了现有资源,产生了良好效果。

  由于中非双方都非常重视培训工作,我们始终把援外培训作为大事来抓。我主管对非工作时,按照“高度重视,精心筹划,全力以赴,确保质量,科学管理,热情接待,周密安排,万无一失”的工作要求,多次举办了“援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承办单位业务培训班”,召开“对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经验交流会”,提出“培训要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修订对非培训计划,增加对非培训预算,加大对非培训力度。我特别欣赏美国的教学制度,因此带队到哈佛取经,了解他们的培训情况,学习他们的教学方法。同时我们大力调研我国高校教学评估制度,力图做好援外培训的“售后服务”。

  经济合作局作为援非培训的具体实施管理单位(2008年9月此业务转交商务部培训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圆满完成了援外培训项目计划。2003年举办了51个项目,培训了1229人;2004年举办了172个项目,培训了4355人;2005年举办了208个项目,培训了5192人;2006年举办了333个项目,培训了6907人;2007年举办了358个项目,培训了11163人。各援外培训项目承担单位努力做好现场管理,涌现出方方面面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在2001年5~6月举办的第六期非洲国家经济管理官员班结业之前,多哥前青年、体育与文化部部长、多哥交通及免税区发展部技术顾问库阿米·阿波波里·依侯先生因重病且本人怀疑患疟疾,创办单位商务部培训中心工作人员多次将其送至数家医院进行多项检查均没能确诊,后将其送至铁路医院确诊并联系在地坛医院住院。依侯先生病重和住院期间,中心领导和培训部门负责人与主治医生交流治疗意见并提出具体要求,安排送餐及陪护,直至研修班结束之后一周痊愈出院回国,我们的关心和护理令依侯先生十分感动。中心国际经济合作培训部主任周晓琴同志在援外培训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0年。她始终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周密科学的安排,无私的奉献精神,带领同事们兢兢业业地工作。晓琴同志身先士卒,以工作为重,牺牲了许多个人休息的时间,即便是多次在家人病重甚至5年内3位亲人相继去世时,也是在工作之余或用最短的时间处理完亲人后事即返回工作岗位。

  袁隆平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其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获得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发明特等奖,并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项国际奖励。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隆平高科),承担了我部委托的“非洲国家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各国学员一致认为,培训水平高,实用性强,效果显著。来自利比里亚的学员讲道: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田间实践和参观活动,让他们对杂交水稻技术的认识从理论认识上升到感性认识,对他们今后工作的开展有很大帮助。

  福建农业大学菌草研究所所长林占熺是菌草技术的发明人。菌草技术的推广成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关注。2004年到2005年,林占熺又前往南非和卢旺达考察和传授菌草种植技术。如今,年逾花甲的林教授依然行色匆匆。他的助手说,林教授每年有6个月以上的时间出差在外。淡泊名利的林占熺,正在履行着中国政府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的承诺。

  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高琪,是世界卫生组织虫媒传染病控制专家组成员,卫生部疾病专家咨询委员会疟疾专家组副组长,我国直接从事疟疾现场防治的仅有的两位博士之一。自2002年起,高琪所在的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连续6年承办了我国举办的国际热带病、疟疾技术培训/研修班,培训了来自4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学员。2003年他到马达加斯加、肯尼亚、喀麦隆等3国,为35个非洲国家的官员和专家进行援非疟疾防治培训。2005-2006年,他三次作为中国的疟疾专家到非洲10个国家进行中国援非疟疾项目可行性调研。

  高琪深知对非洲有关人员进行抗疟培训是有效控制非洲疟情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2002年起,他带领江苏省寄研所主动承办了我部委托的援外疟疾技术培训任务。他们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课程、精心编写教材,结合当前非洲国家疟疾流行状况及在防治技术上存在的问题,确定培训内容。想出不少方法来调动学员们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培训效果。高琪要担任1/3课程的教学任务,除此之外,他还是我国所有国际热带病培训班、疟疾技术研修班的主讲教师之一,教学、科研、管理任务十分繁重。他以所为家,周末、节假日也都在研究所工作。只要没有出差,他办公室的灯光就是全所最晚关熄的。

  2007年年初,为落实胡主席的为非洲援建30个抗疟中心的庄严承诺,高琪作为我国主要疟疾专家前往非洲,代表我国对当地援建疟防中心进行可行性认证,为我国首个援非疟疾防治中心的建设进行技术指导。为了圆满完成技术指导任务,高琪指挥工人们铺设管道,安装水槽,购买家具,配置仪器,并亲自安装调试电脑,测试实验数据。经过连续两天两夜的紧张工作,中国援非第一个抗疟实验室的室内建设终于完成了。2007年2月1日,胡锦涛主席和利比里亚总统约翰逊·瑟利夫两人亲自为中国援非第一个抗疟实验室揭幕。胡主席握着高琪的手,亲切询问了有关疟疾防治的情况。约翰逊·瑟利夫总统对高琪及中国援非疟疾专家表示感谢。利比里亚卫生部的官员将一捧鲜花送到高琪的手上,感谢他为非洲疟疾防治工作做出的贡献。

  摘自《此生难舍是非洲——我对非洲的情缘和认识》 魏建国 著  中国商务出版社出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法治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人才/品牌教辅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5版:教育周刊/暑假生活
   第B16版:教育周刊/专题报道
   第B17版:教育周刊/专题报道
   第B18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19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0版:人才
为非洲国家培养各种人才(下)
广告
新民晚报阅读B08为非洲国家培养各种人才(下) 2012-08-29 2 2012年08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