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不深但知识广
从初中开始就在上外附中学法语,诸圣羚说,初到里昂一个多星期后就能完全听懂老师说的每一句话,而给她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那里的学习氛围。“法国的高中是60分钟一节课,而且中间大多没有休息,上完这节课后,同学们必须迅速转移到另一间教室去听自己必修或选修的课,上下午都是如此,有时中间会有一两个小时的空课。”小诸说,不要以为国外的学生没有负担,他们的学习压力也很大的。“我们上海的两名女生是混合在当地的一所中学的,与他们上一样课程,有法语课(类似我们的语文课)、数学课、生物课、经济课等,物理化学是合在一起的,历史与地理也是合科。都说外国的理科很容易学,其实不然,他们的知识广度要超过我们。以数学为例,他们高一虽然还在学一次函数,这是我们初中的知识,但他们会学到我们高三才学的立体几何。他们的地理课不像我们要学艰深的地质地理,而是要探讨诸如巴西的粮食问题、中东的干旱问题等。”
教材很厚方便自学
起先令小诸有些意外的是,他们的教材特别厚。一学年的数学教材,厚度相当于我们四个学期的书。这是因为教材讲得很细,十分便于自学,而且所有练习题均在上面。法国的教材循环使用,学生不得在上面做任何笔记或涂写。大家只需做教材上的练习就够了,根本不用去外面买教辅书,因为考试的题型、难度与教材上一模一样,绝对不会有超出教材例题难易程度的试题。
法国也有数学竞赛,是以班级为单位集体答题。“我正好参加了一次法国一年一度的高中生数学竞赛,题目分成三个难易程度,由全班30多名同学自由选择三个小组,大家只需把讨论完成的‘正确’答案抄在试卷上就行。题目与我们的奥数题很像,我们中国学生觉得一点不难,很快完成了答卷。”小诸说,他们班得了大区(相当于中国的省)的第10名,这在该校历史上也是最好的名次。唯一遗憾的是,最后一道大题要求将科学与艺术结合起来设计一份海报,因为时间太紧,大家画得不精致。
文体活动多在社区
让诸圣羚没想到的是,法国中学生的课程并不丰富,高中没有音乐课、美术课,除了戏剧社,学校几乎没有社团活动。
小诸说起了体育课的情形。不用跑步,不用考长跑、跳跃、体操,老师的期末打分完全按每个学生的进步程度评定。“第一学期的体育课就一项内容———学游泳,全班乘车去校外的游泳池学两个小时。第二学期学台阶跳跃,即用不同的步伐在台阶上跳出欢快的舞步。第三学期是学羽毛球。而且,即便是高中,法国也是男女混合上体育课的。”
就在我们大力倡导每天一节体育课时,法国的高中体育课却一周才安排两小时。小诸说,当地青少年的锻炼更多的是在社区。比如有人天刚亮就起床,在社区里滑冰一小时,放学后也会参加社区篮球队、足球队的训练。社区里还常常举行音乐会等活动,不同学校、不同年龄的孩子融合在社区的活动空间里,远比框在一校一班内要更有利于每个人的个性发展。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