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利伯蒂大学上午上课,下午做运动,玩游戏。吃完早饭后,我们准时走进上课的教室,那是一间不大却很精致的教室,只有十几套桌椅,分为四到五个小组,环形摆放。
过了一会儿,一位美国老师走了进来,打好招呼后,她说14天都将学习如何用英语演讲。这让我有点犯难,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平时在学校里从不站在讲台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讲话,可是现在还要用英语去演讲,我顿时有点紧张。过了一会儿,老师打开了电脑,她告诉我们,今天演讲的主题是“一次与众不同的经历”。于是,大家都拿出了笔和纸,我感到很忐忑,但还是硬着头皮准备起来。在准备的过程中,那位老师还指导我们演讲时人不要晃动,要自然,眼睛不能一直盯着演讲稿看。过了半小时后,老师说时间到,我们便一个个上台演讲。
轮到我时,我非常紧张,感到自己的心在“砰砰”乱跳,手掌心冒出了冷汗。但我还是走上了台,照着老师的指点,一口气迅速地读完了演讲稿。讲完后,我回到了座位,演讲前的紧张情绪一下子烟消云散,反而觉得,其实当众演讲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可怕。等到所有人都讲完后,老师做出了评价,觉得我的发音不错,但是实在太紧张了,并且在演讲时眼睛几乎就没离开稿子。
虽然这次演讲还有很多瑕疵,但对我来说已经是巨大的成功,因为我克服了内心畏惧的心理,勇敢地站到了台上。
西南位育中学 初二(6)班 金旻浩
相见不易别更难
都说离别只是暂时的,可当和陪伴了我们两周多的美国老师告别时,都控制不住自己,眼泪缓缓流下——半个地球的距离,让我们内心更舍不得,放不下……
告别时,我还是忍不住上前拥抱了这些熟悉的身影。忘不了被我们称作“金毛狮王”的Scott,在最后一个夜晚,用大木桶把我们浇成落汤鸡,泼水时无忧无虑的欢笑;还有两位同名的Sarash,一位是宿舍老师,日夜照顾着我们,另一位生怕我们晚上冷,特地从家中带来毛毯,她说要个中文名字,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取名叫“裴乐”,可刚取好名字,就要分别两地;还有两名中国留学生Emeily和牧牧,在异国他乡,成了我们的良师益友,怎么不让我们恋恋不舍?还有太多太多的割舍不下……
大巴最终还是开动了,我们坐在车上望着这些老师,希望能永远不忘他们的模样。孩子气的Eli还是追着大巴跑了几步,挥舞着双手和我们告别。这跨越国界的友谊成为了我们心中的至宝,久久不能忘怀。
西南位育中学 初三(4)班 陶韵匀
收到一条项链糖
坐着大巴离开时,我想着她;要离开美国时,我也想着她;即使是现在,我也依旧想着她——我们美国A线游学团营地所在城市——林其堡。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WATER COUNTRY USA时不小心将两个手肘刮破了,在公路上的休息站,我告诉开车的Shannan大叔。上路时,Shannan大叔特地跑到最后一排,将一条项链糖递给我,“我买了这个给你,因为你受伤了。你把这个戴在脖子上,饿的时候吃一口。”即使他戴着墨镜,但可感受到他眼神的坚定。只是一个很小的伤啊,真的很小很小,可他却那么认真。怎么忘得掉,当我给他看伤口时,他是多么惊讶,夹杂这悲伤与严肃。这糖在手上,在心头,很沉,很温暖。
萦绕在我心头的,还有Aunt Katy送的相册,染的T-shirt;去教堂,看Magen、Amanda和 Danielle(Doodle)的演出;五颜六色的食堂;打水球;Sarah Cramer的薄荷巧克力奶昔;Scott和Josh的搞笑舞蹈;捉迷藏……这么快,两周,我们在利伯蒂大学的生活,那样五彩斑斓的生活,就结束了。
尚德实验中学 初二(2)班 王一如
英语口语有很大提高
我们美国B线游学团的学员一行19人到达芝加哥班尼迪克大学的游学营地。虽然有些辛苦,但大家对美国游学充满憧憬。
我们和一起参加活动的美国小朋友,有着不同肤色,沟通起来也很简单,我的英语口语得到很大的提高。
中美学生一起参观了班尼迪克大学、斯坦福大学等。美国的大学没有高大的校门,甚至都没有围墙,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草坪上几只小松鼠跑来跑去,很是有趣。教室很宽敞,布置得很活泼,富有生动色彩,容易激发起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室中不要求坐姿,不固定座位,也可以随便发言,只要能学会知识就可以。而且上课的地点是随机的,不一定是在教室里上,也可以在教室外、草地上。
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与这里的大学生们融为一体,虽然肤色、语言、年龄上有差异,但和睦相处,相互交流。在谈话中,他们教给我们一些简单易懂的学习方法,使我们英语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我感到非常高兴。我们也教会了他们一些简单的中文问候词语。
进才实验小学 三(7)班 朱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