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生物科学系学者邢立达、加拿大派普斯通恐龙研究所学者菲尔·贝尔、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姬书安等人的这一研究成果发表在30日出版的国际学术刊物《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上。
据介绍,这批胃容物的主人是距今1.24亿年的中华丽羽龙,它身长约2.4米。“有趣的是,我们在其腹部区域发现了一个驰龙类的腿部,包括一个完整的小腿、足部和趾爪。相对于中华丽羽龙的腹部而言,这个腿部相当大,几乎占满整个腹部区域。”邢立达说。
“这显然意味着中华丽羽龙吞食了这只驰龙,而后由于某些原因毙命,胃中的最后一餐便成为化石,保存至今。”中华丽羽龙的命名者姬书安说。
令研究者惊讶的是,在中华丽羽龙被命名后不久,相同的化石点发现了另一件中华丽羽龙化石,其胃部竟然又发现了胃容物化石。这次发现的胃容物较为凌乱,但可以分辨出至少两只孔子鸟以及很可能是鹦鹉嘴龙的类似鸟臀目的骨骼。
权威恐龙学者、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菲利普·柯里表示,恐龙的胃容物是极其罕见和重要的化石,能揭示恐龙的捕食关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发现。中华丽羽龙两件标本都发现了胃容物,具有重要科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