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阔空间 无限可能
中华艺术宫选址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建筑面积超过16万平方米。改建之后,展示面积比世博会中国馆增加9000平方米,达6.4万平方米,拥有27个展厅,是原来上海美术馆展示面积的十多倍,也是亚洲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上海仅市级美术单位收藏的精品就达到3万余件,中华艺术宫的落成开馆,令绝大多数深藏库房的艺术精品有了和市民见面的条件,也有了足够的空间迎接国内外重大艺术展览。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选址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改建之后,建筑面积将增加至41200平方米,展厅面积增至1.5万平方米,拥有12个展厅。该馆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公立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将以收藏、展示和陈列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为主。开馆之后,该馆将成为“上海双年展”的主展场。
定位不同 功能有别
从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建设规律来看,艺术博物馆已经成为衡量城市文明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国际知名的文化大都市的博物馆体系都由古代、近现代、当代艺术博物馆组成。两馆的建设可填补上海艺术博物馆体系的空白,使上海的艺术博物馆系列形成完整的格局,即上海博物馆展示古代艺术,中华艺术宫展示近现代艺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示当代艺术。成熟的博物馆体系和多元的文化格局,将进一步丰富上海的文化形象,有利于上海逐步迈入国际文化大都市的行列。
据介绍,“两馆”改建后的功能和目标各有不同。中华艺术宫是以收藏保管、学术研究、陈列展示、普及教育和对外交流为基本职能的特大型美术博物馆,是一座荟萃近现代全球华人艺术精品、以视觉艺术展示为核心的百姓参与、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将打造成为一个跨媒介、跨学科的艺术综合交流平台,成为上海艺术和创意的激发器、当代艺术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为民众打造一个活跃、创新、开放的当代艺术学习中心。
适当改造 勤俭实用
2011年8月23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决定,将世博中国馆改建为中华艺术宫,将城市未来馆改建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秉承“勤俭、实用、可持续”的世博经验,两馆改建于2011年12月26日正式启动。
据悉,中华艺术宫的改建保留了中国馆60米层,将其改造成为面向社会提供各类服务的活动场所;适当改造原国家馆49米层中央影视大厅为阳光展厅,并保留多媒体版《清明上河图》展项。此外,中华艺术宫还拆除了41米层小火车轨道,改造为展厅;保留33米层中心筒功能,原有“低碳未来”展区改造为展厅;原国家馆0米层序厅改成观众接待大厅,并辟出艺术服务区和公共教育区。在原省区市联合馆2.6万平方米面积基础上,增加局部二层面积9000平方米,满足“名家馆”陈列需求。保留原“国之瑰宝”专题展厅,展出任伯年绘12条屏《群仙祝寿图》。中华艺术宫还另辟多功能厅、报告厅、图书馆等空间,以适应实际使用需求。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由原南市发电厂主厂房改建而成,建筑本身带有浓厚的历史感和工业时代特征。改建整合了城市未来馆内部原有用房和设施,转换了部分空间的功能,在超高空间内部加建展厅,增加必要的设备用房和货运电梯。从外型上看,保留了标志性的165米高的大烟囱。 本报记者 乐梦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