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参加过忻口战役、洛阳保卫战,与日军浴血奋战;被俘后率领700余名中国劳工发动了“花冈暴动”;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七渡重洋要求日本公司谢罪赔偿。
8月27日下午,耿谆因呼吸衰竭在河南襄城的家中辞世,火化后的骨灰中发现许多片状金属物。他的儿子耿硕宇说,小时候就知道父亲体内有弹片,他的耳朵、腰部有几处凸起,那是战争永远的见证。
耿谆出生于河南省襄城县,1932年应征入伍。1944年,侵华日军进攻洛阳。面对数倍于守军且装备精良的敌人,新晋连长耿谆率部拼死抵抗,终因多处受伤被俘。后来,耿谆同近千名中国战俘和平民被强掳至日本秋田县花冈町充当劳工。面对半年内两百余人死难的惨状,1945年6月30日,耿谆率领700余名中国劳工奋起反抗,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花冈暴动”,遭到残酷镇压。耿谆被日本军事法庭判处死刑。由于日本战败投降,他才幸免于难,返回老家。
1987年起,耿谆率领花冈暴动幸存者及遗属,7次远赴日本提出诉讼,要求鹿岛公司谢罪、赔偿和建立劳工纪念馆。花冈诉讼也是战后中国受害者对日诉讼索赔的第一起案例。经历7次开庭,花冈诉讼2000年11月以和解告终。日本鹿岛公司拿出“捐款”,称不含赔偿、补偿的性质。耿谆得知实情后发表严正声明,谴责和抗议鹿岛公司拒不认罪,同时拒绝领取发放金。
耿谆晚年致力于爱国主义教育,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和爱戴。耿硕宇介绍,“他希望把自己住了30年的房子保存好,整理出战争资料,供研究者使用、教育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