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打算一 找到兴趣点多与人交往
升学进入新学校,每个孩子都会对新环境产生陌生感,难免惊慌失措。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陈小文说,通常小学升入初中、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原先学校里相互熟悉的孩子“抱团”,不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另一种则是因搬家或升学孤身一人来到全然陌生的环境,变成了内向的独行侠。“尤其是成绩普通、没有特长的学生,往往会觉得自身不够优秀,而不敢或不愿和新同学交往。”陈小文说,这些普通学生更要放下心结,制定一个与人交往的计划。
陈小文说,其实,学校里绝大多数还是普通学生,孩子放下自卑的心结之后,应该尝试着去找自己长处,或者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同伴间的交往其实都源自对自己的认识。比如,我看了一个新的电视剧、听到一个消息,都可以成为与同伴交谈的谈资。”同时,家长不妨让孩子多去参与一些活跃的集体活动,比如学校篮球队或者健美操队,增加同伴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乐意开口。
新打算二 利用零碎时间课外阅读
陈小文认为,孩子应该培养一些生活中的爱好,而不仅仅是学科兴趣班。“比如,阅读就是一种爱好。但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学生阅读的种类、深度和持久性都有所欠缺。中学生更应该‘挤压’一点时间,读一些真正的书,而不是快餐文学,这样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和内心都有所塑造。”
新学期如何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陈小文说,随着年级升高,学习节奏和内容肯定会越来越多,同学们应该巧妙地利用零碎的时间来阅读,比如,等候地铁的时间等。当然,挤压时间还要靠个人的毅力。“片段时间很零散,比较短,但每次至少得有一刻钟时间,否则,刚开始阅读就要停止了,进入不了阅读的状态。此外,也不要给自己下刻意的指标,例如一个星期一定要读完一本书。国庆长假、周末等短假期都是较大的片段时间,可以合理规划。”
现在青少年喜欢快餐文学,陈小文建议,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有深度的读物。比如,可以找热爱阅读的同龄人、老师推荐,也可以去一些网络读书小组寻找合适的书单。“其实,一说到阅读不要就局限在中国四大名著或国外几大悲剧,可以和自己的兴趣相结合,包括文学、历史、科学。以历史为例,历史书籍不是只有《上下五千年》,现在针对单个国家的历史读物,或者在旅行中思考人生、比较各国文化的书籍都是不错的选择。”
新打算三 训练表达改变“被选择”
不爱与人交流、“被选择”是现在不少孩子的通病。萱萱今年升入复兴初级中学。开学前一天,宣爸爸和萱萱做了一个约定:新学期要学会自我表达。宣爸爸说,萱萱是个有些没有主见的孩子,做事情特别被动,许多决定必须依赖父母才做得出。“比如,出门买书,她不是直截了当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而是会拿着好几本左右为难,然后让父母来选择。或者是,她遇上自己喜欢的电影,她不会主动提出要去电影院看,而是等着父母带她去。”
因此,萱萱爸爸给萱萱制定了一个“自我表达”计划,新学期,如果萱萱想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做一个小型的演讲说服父母。“比如,她说想去看音乐剧《猫》,就要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告诉我们‘她想看什么’、‘剧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想去看’等。”萱萱爸爸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训练萱萱的自我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孩子变得更主动,而不是等着父母来做决定。
新打算四 找到锻炼乐趣“动起来”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青春期的发育期,但不少孩子不仅体育机能不够,主动锻炼的意识也远远不够。“许多孩子生活方式都不够健康,休闲时刻的生活轨迹就是‘电视——电脑——床——垃圾食品’,因此,瘦也瘦得没精神,胖也胖得不敦实。”一位体育老师建议,如果孩子有可能,每周都要保证至少一次户外体育运动时间,为自己的体育锻炼制定一些标准和方向。
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们个性的体育运动方式。有些孩子喜欢球类运动,比如棒球、足球和网球,另一些喜欢游泳、瑜伽等。家长可以让孩子尝试几种不同的运动方式,直到他找到一种适合他的运动。如果发现孩子喜欢某项运动,一定要支持他的选择。有时候,带孩子去看几场职业的比赛,让孩子感受体育运动的热烈氛围,从中发现乐趣。
不仅孩子要动起来,家长也要动起来,参与亲子锻炼,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其实,孩子都喜欢得到父母的关注,共同运动会培养他对运动的喜欢。
本报记者 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