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7:教育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09月0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学期有新打算  不紧盯着课本做题目
别当“独行侠” 打球读书动静相宜
马丹
本版供图 CFP
  新学期开学了,老师多会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订“新打算”。除了学业上的要求外,孩子们还在其他方面遇到新的挑战——新小一、新初一、新高一的学生如何能轻松跨过“跨界”的迷茫期,尽快适应新环境和新同学?专家支招,家长不妨全面帮助孩子设计个性新计划,在体育锻炼、课外阅读、交友等方面引导孩子全面发展,让新学期的生活更丰富,最关键的是要让孩子挖掘内心,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

  新打算一  找到兴趣点多与人交往

  升学进入新学校,每个孩子都会对新环境产生陌生感,难免惊慌失措。静安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陈小文说,通常小学升入初中、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原先学校里相互熟悉的孩子“抱团”,不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另一种则是因搬家或升学孤身一人来到全然陌生的环境,变成了内向的独行侠。“尤其是成绩普通、没有特长的学生,往往会觉得自身不够优秀,而不敢或不愿和新同学交往。”陈小文说,这些普通学生更要放下心结,制定一个与人交往的计划。

  陈小文说,其实,学校里绝大多数还是普通学生,孩子放下自卑的心结之后,应该尝试着去找自己长处,或者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同伴间的交往其实都源自对自己的认识。比如,我看了一个新的电视剧、听到一个消息,都可以成为与同伴交谈的谈资。”同时,家长不妨让孩子多去参与一些活跃的集体活动,比如学校篮球队或者健美操队,增加同伴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乐意开口。

  新打算二  利用零碎时间课外阅读

  陈小文认为,孩子应该培养一些生活中的爱好,而不仅仅是学科兴趣班。“比如,阅读就是一种爱好。但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学生阅读的种类、深度和持久性都有所欠缺。中学生更应该‘挤压’一点时间,读一些真正的书,而不是快餐文学,这样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和内心都有所塑造。”

  新学期如何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陈小文说,随着年级升高,学习节奏和内容肯定会越来越多,同学们应该巧妙地利用零碎的时间来阅读,比如,等候地铁的时间等。当然,挤压时间还要靠个人的毅力。“片段时间很零散,比较短,但每次至少得有一刻钟时间,否则,刚开始阅读就要停止了,进入不了阅读的状态。此外,也不要给自己下刻意的指标,例如一个星期一定要读完一本书。国庆长假、周末等短假期都是较大的片段时间,可以合理规划。”

  现在青少年喜欢快餐文学,陈小文建议,学生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些有深度的读物。比如,可以找热爱阅读的同龄人、老师推荐,也可以去一些网络读书小组寻找合适的书单。“其实,一说到阅读不要就局限在中国四大名著或国外几大悲剧,可以和自己的兴趣相结合,包括文学、历史、科学。以历史为例,历史书籍不是只有《上下五千年》,现在针对单个国家的历史读物,或者在旅行中思考人生、比较各国文化的书籍都是不错的选择。”

  新打算三  训练表达改变“被选择”

  不爱与人交流、“被选择”是现在不少孩子的通病。萱萱今年升入复兴初级中学。开学前一天,宣爸爸和萱萱做了一个约定:新学期要学会自我表达。宣爸爸说,萱萱是个有些没有主见的孩子,做事情特别被动,许多决定必须依赖父母才做得出。“比如,出门买书,她不是直截了当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而是会拿着好几本左右为难,然后让父母来选择。或者是,她遇上自己喜欢的电影,她不会主动提出要去电影院看,而是等着父母带她去。”

  因此,萱萱爸爸给萱萱制定了一个“自我表达”计划,新学期,如果萱萱想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做一个小型的演讲说服父母。“比如,她说想去看音乐剧《猫》,就要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告诉我们‘她想看什么’、‘剧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想去看’等。”萱萱爸爸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训练萱萱的自我表达能力,同时,也让孩子变得更主动,而不是等着父母来做决定。

  新打算四  找到锻炼乐趣“动起来”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青春期的发育期,但不少孩子不仅体育机能不够,主动锻炼的意识也远远不够。“许多孩子生活方式都不够健康,休闲时刻的生活轨迹就是‘电视——电脑——床——垃圾食品’,因此,瘦也瘦得没精神,胖也胖得不敦实。”一位体育老师建议,如果孩子有可能,每周都要保证至少一次户外体育运动时间,为自己的体育锻炼制定一些标准和方向。

  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适合他们个性的体育运动方式。有些孩子喜欢球类运动,比如棒球、足球和网球,另一些喜欢游泳、瑜伽等。家长可以让孩子尝试几种不同的运动方式,直到他找到一种适合他的运动。如果发现孩子喜欢某项运动,一定要支持他的选择。有时候,带孩子去看几场职业的比赛,让孩子感受体育运动的热烈氛围,从中发现乐趣。

  不仅孩子要动起来,家长也要动起来,参与亲子锻炼,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其实,孩子都喜欢得到父母的关注,共同运动会培养他对运动的喜欢。   

  本报记者 马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喜迎党的十八大特别报道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早间点击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财经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上海市第一届市民运动会
   第A26版:体育新闻
   第A27版:体育新闻
   第A28版:特稿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人际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3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4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5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6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9版:教育周刊/专题报道
   第B20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1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2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3版:人才/留学移民
   第B24版:人才
   第B25版:招生留学
   第B26版:品牌教辅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品牌透视
新学期有新打算  不紧盯着课本做题目 别当“独行侠” 打球读书动静相宜
广告
新民晚报教育周刊B17新学期有新打算  不紧盯着课本做题目
别当“独行侠” 打球读书动静相宜
2012-09-05 2 2012年09月0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