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
     
本版列表新闻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审判公开还需配套出台细则
秦丹
  秦丹

  昨天,我国首次就司法改革发布白皮书,此一举措事关政治文明、事关民众福祉,意在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其中的许多亮点,颇引人关注。尤其是关于全面实行审判公开的内容,更是在公众中引起热议。

  大家为何高度关注审判公开?因为司法制度改革,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实现司法公正。知情是监督的前提,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推进,公开透明已经成为司法共识。司法被称为确保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审判公开得以全面有效地落实,对公民来讲,监督才有可能,公正才有保障。另一方面,现实中不规范的司法行为仍然时有出现,个别案件影响还很恶劣,严重损害到司法的严肃性与公正性。

  让司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可以有效约束审判权、执法权。公众要监督的,除了腐败造成的判决不公,更多是“技术性处理不公”。比如法官因为个人能力、职业素养方面的欠缺,引用法律条文不准确,甚至作出违反立法精神的判决。再比如有的判决表述不清,实体处理不当,难以执行等等。

  从白皮书发布的内容看,审判公开扩大了公开的事项和内容,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需要公开的内容,都作了比较全面而具体的规定;对公开的形式和载体,也作了具体要求,同时还强调了公开的效果和保障,“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之外,其他案体的审理,都向社会公众公开,允许旁听”。

  就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这三项不得公开的内容而言,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定性,条件清晰,比较方便界定;而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这两项的界定,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就国家机密、个人隐私,需出台与审判公开配套的相关细则。由此,审判者会有据可依,对被审判者来言,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技术性处理不公”。就国家机密,我们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根据此法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进一步修订出台细则,是有必要的。就个人隐私而言,我国尚无相关法律颁布,《个人信息保护法》尚未出台,工信部出台的《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也只是一个行政规章,因此,出台审判公开相关配套细则,很有必要。

  而且,细则的规定,越细越好。当下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虽然法律建设的进步有目共睹,但与此同时,公众对司法保障社会公正、公平的呼声也日益提高。因此,出台相关细则,根据实际情况修改已有条款,让司法改革落地,才能更好地保护法制建设的成果,更好地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权威性。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目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十年之变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法治新闻
   第A14版:早间点击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财经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专版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心理周刊
   第B02版:心理/实验
   第B03版:心理/情感
   第B04版:上海闲话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4版:职场方圆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教育周刊
   第B18版:教育周刊/每周聚焦
   第B19版:教育周刊/专题报道
   第B20版:教育周刊/升学指导
   第B21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22版:人才/留学招聘
   第B23版:人才/招生留学
   第B24版:人才
审判公开还需配套出台细则
何言“喘息”
媒体视点
交通管理更要有现场监督力
情绪劝阻
一路乱吐还自许“尊贵”?
典型的反面教材
莫让月饼票成为“舌尖上的烦恼”
恶劣心态的反映
关爱环卫工群体
新民晚报评论A05审判公开还需配套出台细则 2012-10-10 2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